国家电投AI技术如何改变矿山作业?
国家电投AI技术如何改变矿山作业?
2024年8月,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35台无人驾驶矿用车全部到矿,整个项目标段实现三编组7*24小时常态化无人驾驶作业。这一创新不仅标志着矿山智慧化运输迈入全新阶段,更为内蒙古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无人驾驶矿卡:从示范到商用的跨越
在南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的应用已经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据矿长曹宝玉介绍,自去年10月引入10台无人驾驶矿卡以来,仅用10天就实现了无安全员运营,刷新了行业纪录。目前,基于“著山”无人驾驶运输解决方案,南露天煤矿已安全平稳运行近一年,无人驾驶矿卡经受住了蒙东极寒天气的考验,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
这一突破背后,是国家电投对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持续投入。南露天煤矿以建设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标杆为目标,通过“尧光一号”智慧矿山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从“人控”到“智控”的智慧化转变。百吨级纯电矿卡、世界首台氢混动力矿卡等创新设备的引入,为矿山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AI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全面布局
国家电投在AI技术领域的布局远不止于矿山作业。在水电站领域,以黄河上游的羊曲水电站为例,该电站首次应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孪生智慧电厂。通过等比例复刻的3D模型,运维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水电站的运行状态,提前察觉潜在问题。这套AI智慧系统建成后,水电站将实现自主决策、自动运维,大幅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在更广泛的电力领域,中兴通讯的星云大模型正在为电力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从发电厂的设备巡检到输电线路的风险预警,从变电站的远程巡视到电力作业的安全管控,AI技术正在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据统计,通过大模型与数字孪生的融合,电站巡检成本可降低70%以上,巡检效率提升200%。
未来展望:智能经济新形态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将持续增加。国家电投等央企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建设,推动传统能源行业向安全、智能、绿色、高效的方向转型升级。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央企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推动智能经济形态的发展。正如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矿长曹宝玉所说:“我们将全面分析无人驾驶现场运行数据、探索无人驾驶生产作业模式,构建无人驾驶矿山管理体系,为一流矿山建设和行业智能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这一系列创新不仅展示了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将持续增加,推动智能经济形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