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书会:河南坠子的700年传奇
马街书会:河南坠子的700年传奇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书会。这一延续了70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曲艺史活化石”,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天为幕,以地为台的曲艺盛宴
马街书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最初是民间艺人为了生计而自发聚集的说书会。每年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上演着“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的开年盛景。
书会期间,艺人们以说唱艺术为主,表演形式多样,包括河南坠子、山东琴书、三弦书等60多个曲种,演出内容涵盖传统故事、民间传说和现代生活等多个方面。这种独特的文化空间,不仅展现了中国说唱艺术的魅力,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
河南坠子:书会上的璀璨明珠
在众多曲艺形式中,河南坠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马街书会上最受欢迎的曲种之一。河南坠子起源于河南,流行于中原及周边地区,是一种集说唱、表演于一体的民间曲艺形式。它融合了曲艺、戏曲、民歌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其独特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题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河南坠子的表演通常由一人或多人完成,主要乐器包括坠胡、简板等。其中,简板作为伴奏乐器之一,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简板由两块长约一尺、宽约三寸的木板组成,中间以绳索或皮条相连,演奏时双手持板,通过敲击产生清脆的声响。优质的简板往往选用质地坚硬、密度适中、声音传导性好的木材制作,如乌木、花梨木等。
在河南坠子的演出中,简板的使用技巧丰富多样。演员们通过不同的敲击方式、力度和节奏变化,与唱腔、鼓点等紧密配合,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简板不仅能够增强音乐的节奏感,还能通过独特的音色为表演增添一抹亮色,使观众在听觉上得到极大的享受。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马街书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25年马街书会将举办17项文化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持续到正月十五,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常态化展演、传统民俗对戏、艺人亮书、曲艺展演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艺人,当地村民开设了十余处“艺人之家”,可同时接待近千名艺人。这些“艺人之家”不仅为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也成为他们交流技艺、切磋表演的重要平台。
马街书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近年来,马街书会景区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影响力。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曲艺比赛、展演活动,不仅为优秀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马街书会不仅是民间艺人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展现了中国曲艺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马街书会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