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负责炎症反应和过敏性疾病的形成,包括过敏反应、哮喘、特应性皮炎和花粉热。本文将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负责免疫反应期间的炎症反应,以及急性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形成,包括过敏反应、哮喘、特应性皮炎和花粉热。它们还产生协调免疫反应的化合物,包括引起炎症的组胺和血清素,以及防止血液凝固的肝素,尽管它们比肥大细胞颗粒中发现的要少。肥大细胞曾被认为是从血液迁移到其驻留组织(结缔组织)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但现在已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细胞。
嗜碱细胞系于 1879 年由德国医生保罗·埃利希 (Paul Ehrlich) 发现,一年前,他在组织中发现了一种细胞类型,他称之为 mastzellen(现在的肥大细胞)。埃利希因他的发现获得了 1908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该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些白细胞是嗜碱性的,即它们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如图所示。
结构
嗜碱性颗粒细胞含有大的细胞质颗粒,在染色时会在显微镜下遮盖细胞核。然而,当未染色时,细胞核是可见的,并且通常有两个裂片。肥大细胞是另一种粒细胞,其外观和功能相似。两种细胞类型都储存组胺,这是一种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分泌的化学物质。然而,它们来自不同的造血分支,肥大细胞通常不在血流中循环,而是位于结缔组织中。与所有循环粒细胞一样,嗜碱性粒细胞可以在需要时从血液中募集到组织中。
函数
嗜碱粒细胞出现在许多特定类型的炎症反应中,尤其是那些引起过敏症状的炎症反应。嗜碱粒细胞含有抗凝剂肝素,可防止血液过快凝结。它们还含有血管扩张剂组胺,可促进血液流向组织。在外寄生虫感染的部位,例如蜱,可以发现它们的数量异常多。与嗜酸性粒细胞一样,嗜碱性粒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和过敏中发挥作用。它们存在于发生过敏反应的组织中,并可能导致这些反应的严重程度。嗜碱粒细胞在其细胞表面具有结合 IgE 的蛋白质受体,IgE 是一种参与大型寄生虫防御和过敏的免疫球蛋白。正是结合的 IgE 抗体赋予这些细胞对环境物质(例如花粉蛋白或蠕虫抗原)的选择性反应。最近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嗜碱性粒细胞还可以调节 T 细胞的行为并调节二次免疫反应的强度。
CD200
嗜碱性颗粒功能被CD200抑制。Herpesvirus-6、herpesvirus-7 和 herpesvirus-8 产生 CD200 同系物,它也抑制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这表明嗜碱性粒细胞可能在对这些病毒的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CD200 受体在嗜碱性粒细胞中比在其他循环白细胞中更频繁地表达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嗜碱性粒细胞在对这些病毒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分泌物
嗜碱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当被激活时,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蛋白多糖(例如肝素和软骨素)和蛋白水解酶(例如弹性蛋白酶和溶血磷脂酶)。它们还分泌脂质介质,如白三烯 (LTD-4) 和几种细胞因子。组胺和蛋白多糖预先储存在细胞的颗粒中,而其他分泌物质则是新产生的。这些物质中的每一种都会导致炎症。最近的证据表明,嗜碱性粒细胞是细胞因子 interleukin-4 的重要来源,可能比 T 细胞更重要。白介素 4 被认为是过敏发展和免疫系统产生 IgE 抗体的关键细胞因子之一。还有其他物质可以激活嗜碱性粒细胞分泌,这表明这些细胞在炎症中具有其他作用。
可以使用流式细胞术和所谓的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 (BAT) 在体外研究嗜碱性粒细胞的脱颗粒。特别是在包括药物反应(如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在内的过敏反应的诊断中,BAT 的影响很大。
嗜碱细胞减少症(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低)很难证明,因为正常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非常低;据报道,它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一种慢性瘙痒症)有关。嗜碱性颗粒细胞症也不常见,但可能见于某些形式的白血病或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