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庄园镇馆之宝:中华腾龙砚的传奇故事
牟氏庄园镇馆之宝:中华腾龙砚的传奇故事
在山东省栖霞市牟氏庄园内,静静地躺着一件被誉为“国家瑰宝”的镇馆之宝——中华腾龙砚。这方砚台重达58吨,长12米,宽3.12米,高1.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砚台,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方巨砚的诞生,源于一块偶然发现的巨型紫翠石。1991年,河北省易县一座荒山上,几位砍柴的村民发现了这块巨大的紫翠石。当地政府得知后,立即组织工人耗时数月将其开采出来。这块巨石长近20米,高4-5米,最宽处1-2米,整体重量约180吨。
为了将这块巨石打造成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易县当地政府特邀当地著名制砚大师邹洪利带领32位制砚师共同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设计,最终确定了以“五十六条腾飞的巨龙”为主体的雕刻方案,象征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和睦相处,寓意国家民族发展欣欣向荣。
从1992年开始,邹洪利等33位制砚师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雕刻工作。他们使用了一万余把刻刀、一百多台电动机械工具,以及一万余件砚雕配件。在雕刻过程中,工匠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各种独创的雕刻技术,力求完美呈现设计蓝图。
1998年,这方举世瞩目的中华腾龙砚终于问世。砚台上盘踞着56条形态各异的巨龙,外围雕刻着万里长城,内部则刻有日月山河、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以及九只神龟,象征九州大地。最令人惊叹的是,砚台上最大的一根龙须竟有一个成年人手臂粗细。
中华腾龙砚的制成轰动了整个制砚界。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如此巨大的砚体上进行如此精细的雕刻,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2007年,这方巨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同年,山东青岛企业家戚蕴发斥巨资购得这方砚台。为了将其运回青岛,戚老板花费了高昂的运费,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艰难跋涉才将其安全送达。由于砚台体积庞大,戚老板甚至专门改造了自己的厂房,才为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存放场所。
如今,这方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巨砚,静静地陈列在牟氏庄园内,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它的传奇故事。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被誉为“传统建筑之瑰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华腾龙砚将继续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