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台县:麦冬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答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台县:麦冬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答卷”

引用
人民网
6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4/02/content_26050198.htm
2.
http://www.sc.xinhuanet.com/20240911/c06ce16222f24122b4590946e7b2d5ea/c.html
3.
https://www.my.gov.cn/mysrmzf/c100183/202409/4cb7ad1d86aa4f47b7bbc739c6d7a405.shtml
4.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409/82599999.html
5.
https://www.sacms.com.cn/newshow.aspx?mid=87&id=4125
6.
http://www.sc.news.cn/20250125/ca381aeaa75a43f2b6fb5a3600dc5485/c.html

“涪城麦冬千金宝,本草遗嘱万国珍。”这句流传已久的赞誉,道出了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麦冬的珍贵价值。作为“中国麦冬之乡”,三台县不仅拥有500多年的麦冬种植历史,更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这味传统中药材打造成了年产值超40亿元的支柱产业。

01

三台麦冬:从“土特产”到“金疙瘩”

麦冬,这味被《神农本草经》记载为“味甘平,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的上品药物,如今在三台县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据统计,三台县麦冬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70%,出口量更是占全国的80%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盟及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台县所处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海拔450-550米之间,涪江冲积出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土壤富含多种矿物微量元素,加上充足的日照条件和阴湿分明的时节,共同塑造出涪城麦冬的道地品质。2020年,“涪城麦冬”成功入列《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地理标志互认名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金疙瘩”。

02

产业兴旺:麦冬助力乡村振兴

在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被誉为“涪城麦冬第一村”的地方,麦冬不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以绵阳铂龙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该公司与辖区内300余户农户签订麦冬种植回收合同,涉及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户年均增收超过9万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麦冬产业的效益,三台县创新性地推广麦冬生态立体种植模式。在麦冬地里,村民们会套种玉米和苦瓜等作物,既为麦冬提供自然遮阴环境,又增加了额外收入。据三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何爱坪介绍,这种复合种植模式下,每亩耕地能实现2500-3000斤鲜麦冬、1600斤玉米、5000-8000斤蔬菜的产出,真正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03

创新驱动:药食同源开启新篇

2024年8月,麦冬被正式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三台麦冬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三台县已开发出380余种中成药、190余种保健品,以及麦冬茶、麦冬苏打水等衍生产品。四川代代为本、太极集团、领旗食品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三台布局麦冬深加工产业,推动麦冬从单一的中药材向多元化健康产品转型。

为了确保麦冬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台县还建立了省级五星级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同时,依托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台县不断推进麦冬种植、加工、仓储等环节的标准化建设,全面采集各环节信息,为麦冬产品质量追溯提供有力保障。

04

展望未来:百亿产业蓄势待发

随着麦冬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产品的持续开发,三台县正朝着打造百亿级大健康食品医药产业园的目标稳步前进。未来,三台县将进一步发挥全国最大麦冬原产地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食品、药品企业前来投资建厂,推动麦冬特色小镇的农文林旅康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从一株小小的麦冬,到一个年产值超40亿元的产业集群,三台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特产”如何成长为“大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三台县的麦冬产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链延伸为支撑,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