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温下的经济账单:从工业限电到臭氧污染
苏州高温下的经济账单:从工业限电到臭氧污染
2023年夏天,苏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高温天气,不仅打破了历史极值,还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从工业生产受限到农作物受损,从电力供应紧张到环境质量恶化,这场高温考验暴露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破纪录的高温天气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2023年7月,苏州平均气温达到30.7℃,较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其中,7月12日最高气温达40.3℃,突破历史极值。整个7月,苏州出现了20个高温日(最高气温≥35℃),较常年同期偏多10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工业生产受限
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电力需求激增,苏州电网负荷屡创新高。为保障民生用电,部分工业企业被迫采取限电措施,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江苏嘉耐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应对高温挑战,但整体工业生产仍受到一定影响。
农业生产受损
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在苏州周边的建湖县,水稻、玉米等作物正值关键的灌浆期,大豆也进入鼓粒期,高温可能导致减产。然而,江苏作为农机制造和使用大省,充分发挥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作用,通过植保无人机进行“一喷多促”作业,有效减轻了高温灾害的影响。据统计,全省接入“机慧来”平台的农业无人机累计作业608.45万架次,作业面积达4263.34万亩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臭氧污染加剧
高温天气还引发了严重的臭氧污染问题。以上海为例,2023年45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30天,占比高达66.7%。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同样面临臭氧污染挑战。高温条件下,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光照作用下生成臭氧,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积极应对挑战
面对极端高温天气,苏州及周边地区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
电力保障:通过各类电源“马力全开”和电网优化调度,确保用电需求。国家电网153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投运,提高电网安全保障能力。
企业关怀:开展“工商联企送清凉”活动,为一线劳动者送去防暑降温用品,并提醒企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高温天气用火、用电及用工安全。
环境保护: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通过区域联防联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改善空气质量。
这场高温考验不仅对苏州经济造成了短期影响,更警示我们必须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风险。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