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腾讯助力打造数字展陈新典范
VR技术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腾讯助力打造数字展陈新典范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典范之作。在申遗过程中,由腾讯与北京市文物局联合打造的“数字中轴”项目,通过VR、游戏引擎等前沿技术,为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都注入了数字化新活力。
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数字中轴”项目采用了多项尖端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VR交互探索体验展。在王府井大街的展区内,游客只需戴上VR设备,就能瞬间穿越到元宇宙世界,在“仙人”的带领下,乘坐飞石俯瞰北京中轴线,近距离欣赏故宫屋顶上的神兽,深入了解钟鼓楼的古代计时系统,甚至登上天安门城楼感受其雄伟壮丽。
这种沉浸式体验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持。项目团队运用高清照扫技术,对中轴线上的建筑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精准还原。随后,通过游戏引擎的强大渲染能力,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虚拟场景。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首次采用了4级地图模式,构建了一个200km×200km的超大虚拟地图,不仅涵盖了7.8公里的核心遗产区,还延伸至更广阔的周边环境,让游客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魅力。
创新的交互设计
传统的参观方式往往局限于视觉体验,而“数字中轴”项目则通过创新的交互设计,让游客真正“参与”到历史场景中。项目团队借鉴游戏设计思路,引入了解谜、收集等交互元素,将“物理的中轴线”、“历史的中轴线”和“思想的中轴线”以数字化形式生动呈现。
在“夜游太和殿”场景中,游客可以通过虚拟手电筒照亮黑暗,发现隐藏的历史细节;在“钟鼓楼时间与节气”展区,游客可以亲手操作古代计时工具,感受时间的流逝;而在“飞览北中轴”环节,游客则可以像古代信鸽一样,从空中俯瞰整条中轴线,体验古人眼中的京城风貌。
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让历史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正如一位体验者所说:“这种体验太震撼了,感觉自己真的回到了古代,对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数字中轴”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创新,它更开创了一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项目团队成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在2024年深圳文博会上,“数字中轴”项目作为北京展区的亮点,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体验。其“时空舱”模块以4D形式再现了中国古都的历史沿革,让观众在短短几分钟内穿越数百年,见证中轴线的变迁。
此外,项目还推出了“云上中轴”小程序,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游览中轴线。小程序上线5小时内就吸引了50多万用户参与互动,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有力助推器。在2024年2月,项目团队还推出了“北京中轴线专列”,将数字化内容融入公共交通,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
未来展望
“数字中轴”项目不仅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全球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数字展陈将更加逼真、互动性更强,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正如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所说:“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创新,让中轴线的故事被更多人听到,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得更远。”
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项目,正是这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