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打造无障碍文化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故宫博物院:打造无障碍文化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2024年5月15日,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中国残联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无障碍游览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40余名残疾人参与,是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开展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残疾人游览活动。
从“最后一公里”到全程无忧
“这是我第一次来故宫体验无障碍之旅。”患有先天视力一级残疾的张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她的脑海里,故宫就是红墙青瓦,有特别多的台阶。但这次活动让她可以沉浸式地感受故宫的文化和魅力。
为了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顺畅游览,故宫博物院专门设计了一条从前三殿到后三宫的无障碍游览路线。这条路线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沿途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扶手,确保轮椅使用者可以轻松通行。
对于视力障碍者,故宫博物院引入了“智能助盲帽”这一高科技产品。这种助盲帽能够通过摄像头捕捉周围环境,然后将图像转化为声音信号,帮助盲人朋友更好地感知周围的空间和障碍物。
数字化创新让文化触手可及
在数字化时代,故宫博物院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故宫博物院正式推出了数字化手语导览服务。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听障人士就能观看手语讲解视频,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这一服务不仅覆盖了故宫的主要展厅,还特别针对重点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北京市健翔学校听障部的学生们在参观时,对手语导览服务赞不绝口:“以前来博物馆总觉得很多信息接收不到,现在有了手语导览,感觉整个参观体验都丰富起来了。”
人文关怀让服务更有温度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故宫博物院还注重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市聋人协会专门对手语导览员进行了培训,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手语交流能力。这种贴心的服务让听障游客能够获得更加周到的参观体验。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设立了专门的观众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快速通道和优先服务。在安检和检票环节,工作人员会主动询问并协助特殊需求的游客,确保他们能够快速入园。
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故宫博物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在不断推进中。2024年9月,沈阳故宫博物院与当地残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文创产品展销、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根据协议,残联将为博物院提供残疾人坡道、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的技术指导,并开展手语培训服务。
这一合作将使沈阳故宫博物院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开展手语导览服务的旅游景区。同时,博物院还将设立残疾人文创产品展销专区,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
故宫博物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体现了对残疾人权益的尊重,更展现了文化传承的温度。通过不断完善设施和服务,故宫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真正面向所有人的文化殿堂,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