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贯通:职教改革新趋势
中本贯通:职教改革新趋势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减少和就业压力增加的双重挑战。为了提高中职吸引力,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其中“中本贯通”模式备受关注。这种创新的培养模式不仅为中职学生开辟了新的升学通道,也为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了新思路。
什么是“中本贯通”?
“中本贯通”是一种“3+4”培养模式,即3年中职教育加4年本科教育,实行“一体化”培养。7年培养期间,由中职学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共同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相衔接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政策实施情况
上海最早在2014年启动中本贯通模式试点工作,今年是招生的第九个年头。曲靖地区2024年计划招生50人,考试成绩位次排名需在曲靖市前50%,择优录取。广东在2025年启动试点,每个专业点招生计划不超过40人,试点中职学校应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试点本科高校为普通本科高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录取方式
中本贯通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择优录取,采用提前批次录取,不影响后续普通高中志愿投档。学生需参加转段考试,合格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中本贯通录取的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只需通过转段考就能升入对应大学,其通过率在95%以上。
影响与效果
中本贯通政策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长成才渠道。中本贯通的高考出口,基本是同分段高中中下游的学生出口,所以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有一定潜力的话,中本不是必选项,真正适合中本的同学有以下特点:发挥不稳定,考试成绩时好时坏;学东西很慢,同一知识点需要多次学习才能掌握;学习潜力一般,平时学习靠死记硬背。
未来展望
中本贯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保证中职和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如何确保培养质量等。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中本贯通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为职业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中本贯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中职学生开辟了新的升学通道,也为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创新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真正实现了“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