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重塑大学课堂:从慕课到AI导师
信息技术重塑大学课堂:从慕课到AI导师
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拥有2.7万门优质慕课,职业教育平台遴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超1万门。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大学课堂。
信息技术在大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山东大学构建的“数智化生态教学场”覆盖2506个教学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互通、互动、互联”的学习体验。教师通过线上答疑、线下研讨,促进“共进、共享、共建”的教学氛围。
天津科技大学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破年级和专业限制,实现97门课程滚动开课。学校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IFT国际认证等要求,增设分级高阶选修课50门,并进行基础课程分级分类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AI技术引领教育创新
AI技术正在为教育插上科技翅膀。通过AI自适应学习平台,如Wolfram Alpha、Smart Sparrow或Docebo,可以构建定制化的学习路径。这些平台依据用户的学习模式和需求进行分析,创造出独特且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德国国际应用科学大学,AI视频制作引擎不仅为虚拟助教赋予了真实面孔,还把文字案例研究转化为生动的视频内容,进一步为学生创设了超过100门课程,并用于员工培训。
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新常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李欣通过“云课堂”为学生上课,实现了跨时空的教学互动。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科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和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等问题,而且让学生学习有热情、有动力、有活力。
虚拟仿真技术则为实践教学插上了科技翅膀。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数字实训资源,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双方根据高铁运维中所涉及工种、岗位的工作内容交叉情况及其对应专业的耦合程度,建成了服务高铁“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五大系统主要岗位人才培养的职业化教学场景70余个。
挑战与展望
然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隐私问题、教育公平、以及对人类自主性的尊重,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确保与人类价值、社会公正保持和谐平衡,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尽管面临挑战,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塑势不可挡。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更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关系。正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所说,数字技术让教育教学更加多样化,也让教学改革更具创新性。这场教育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