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敖火龙:千年传说中的英雄舞动
中敖火龙:千年传说中的英雄舞动
夜幕降临,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的街道上人声鼎沸。随着一声锣鼓响起,一条火龙在夜空中腾跃而起,舞龙者赤膊上阵,在绚烂的烟花中穿梭,宛如一条真正的火龙在人间游走。这就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敖火龙,一项承载着厚重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传承:忠义精神的化身
中敖火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末时期,关于它的传说有两种版本。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南宋平倭英雄赵昴发。相传赵昴发在战场上英勇殉国,家乡人为纪念他,每年都会举行烧龙活动。人们用烟火喷射、礼花燃烧,模拟硝烟弥漫的战场,舞龙者赤膊上阵,重现当年鏖战的惨烈场景。龙口喷吐的烈火,象征着赵昴发与敌人进行的顽强抗争。
另一种说法则与周朝的一位赵州官有关。相传这位赵州官为保护皇帝战死沙场,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忠勇,开始每年举行烧龙仪式。无论是哪种传说,中敖火龙都承载着人们对忠义精神的崇敬和对英雄的缅怀。
独特表演: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中敖火龙的表演形式独特而震撼。舞龙者赤裸上身,手持竹制龙架,随着鼓点的节奏舞动。龙身由多个竹圈组成,每个竹圈上都插满了点燃的香火,远远望去,整条龙仿佛被火焰包裹。表演时,还会有人手持火把,向舞龙者和龙身喷射火焰,营造出更加逼真的战场氛围。
近年来,中敖火龙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比如加入了火壶、打铁花等表演,使视觉效果更加绚丽多彩。火壶是一种特殊的装置,可以喷射出长长的火舌;打铁花则是将熔化的铁水击打成漫天的火花,与火龙相映成趣,形成一幅壮观的画卷。
传承发展:从地方走向全国
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敖火龙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受到重视。当地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火龙协会,提供训练场地和办公场所。在中敖镇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还设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了400余名小小传承人。
中敖火龙不再局限于本地表演,而是积极“走出去”。近年来,表演队先后受邀到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地演出,累计演出120余场。中敖火龙协会会长姚文勇还曾受邀参加2024年全国非遗年会,向更多人展示这项独特的文化遗产。
目前,中敖火龙队正在积极备战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他们不断改进表演技艺,创新动作,努力让这项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正如姚文勇所说:“机遇难得,珍惜把握。中敖火龙,肯定会越舞越好的。”
中敖火龙不仅是一种民俗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崇德尚义的优良传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这条千年火龙正焕发出新的光彩,继续在中华大地上舞动出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