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桑黄产业 八家子镇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科技赋能桑黄产业 八家子镇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近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八家子镇凭借其独特的桑黄种植产业成功入选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在李玉院士团队的带领下,中国农技协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通过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推动了当地桑黄产业的发展,不仅研发出多种新产品,还带动了6763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如今,八家子镇已成为全国唯一的以桑黄为产业兴农的成功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
八家子镇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为桑黄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桑黄是一种生长在桑属植物树桩及树干上的多年生大型真菌,其子实体呈黄褐色、扇面状,长得有点像人的耳朵,《神农本草经》就称之为“桑耳”,当地人则戏称“桑树上长出金耳朵”。研究表明,桑黄具有防癌抗癌、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抗炎消肿、调节免疫系统和抗氧化的功效。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八家子镇的桑黄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李玉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当地成立了中国农技协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专注于桑黄菌种的选育、扩繁、栽培和采收等全过程监控。科研团队深入长白山密林,成功选育出优质桑黄菌种——瓦尼桑黄。这种菌种不仅性状稳定,产量高,而且在药用价值上优于野生桑黄。
桑黄的种植过程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种植大棚采用冷棚栽培技术,配备喷淋设施,确保湿度维持在80%-90%之间。选用本地优质蒙古栎作为椴木培养基,为桑黄提供充足的营养。整个生长周期长达3年,期间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确保产品的绿色安全。
产业发展的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为八家子镇的桑黄产业插上了科技翅膀,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八家子镇已建成2000余栋桑黄种植大棚,覆盖6个乡镇,规模化栽培面积达到2000亩。2023年,全镇桑黄产量达219吨,实现直接产值2亿元。
在经营模式上,八家子镇探索出“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民”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既能获得土地租金,又能通过参与种植获得工资收入。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据统计,桑黄产业已带动6763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产业延伸与未来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桑黄产业的附加值,八家子镇积极开发桑黄深加工产品。目前,科技小院已研发出桑黄茶、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十余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当地还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如和龙吉林桑黄集团、汪清西大坡农林特产有限公司等,建设桑黄精深加工生产线,预计年实现产值3亿元。
八家子镇的成功经验表明,依托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