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里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里的文化传承

引用
豆瓣
7
来源
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977682/
2.
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01/11/WS67820073a310b59111dad4f0.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2A095E700
4.
https://m.qidian.com/ask/qqbxajdmirhiq
5.
http://asiaentvogue.com/zongyi/6067.html
6.
http://www.duozhi.com/industry/insight/2024072216422.shtml
7.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08/16/SF12471865de7c15932f564ee1aec367.html

2024年3月1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再次与观众见面。这档以诗词文化为核心的节目,不仅是一场知识竞赛,更是一次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01

诗词大会: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在首期节目中,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们用他们的故事诠释了诗词文化的魅力。53岁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同岁,将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与自己的职业相结合,展现了劳动人民对诗词的热爱;杭州亚运会双语播报员刘亦菲,用“日出江花红胜火”与现场观众互动,展现了诗词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年仅10岁的小学生萧宇翔,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勇气和智慧,展现了诗词文化的后继有人。

这些选手们的故事,正是《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力的最佳证明。节目不仅关注诗词记忆,更注重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让观众感受诗词的情感美和哲理美。

02

古诗词:传统文化的瑰宝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诗吟新岁·乐府和鸣”诗词专场音乐会,以合唱的形式演绎了从先秦到当代的11首诗词作品,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音乐会分为“历史长歌,英雄浩叹”“情寄词间,诗韵风流”“古韵新声,追光逐梦”三个篇章,通过混声合唱、朗诵与合唱等艺术形式,将诗词转化为可听、可感的艺术体验。这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03

创新传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中国诗词大会》积极探索创新传承方式。节目与新东方智慧教育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文旅、研学等领域展开合作,推动诗词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双方将围绕《中国诗词大会》IP,在儿童素养教育和文旅板块及研学空间建设推出一系列衍生活动和产品。这种“诗词+科技创新”“诗词+文旅业态”“诗词+教育研学”的模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04

社会意义: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不仅是节目的成功,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它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诗词、学习诗词,让诗词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正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柴明一所言:“传统文化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节目,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生活、教育、精神追求的影响。”

在这个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