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滥用伤肝肾,你还在乱吃吗?
对乙酰氨基酚滥用伤肝肾,你还在乱吃吗?
“我只是吃了5天感冒药,怎么就变成这样了?”56岁的张女士躺在病床上,满脸疑惑。因为自行服用感冒药,她出现了肝肾功能损伤,一度陷入多脏器衰竭的危险境地。
这并非个案。近年来,因滥用对乙酰氨基酚导致健康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对乙酰氨基酚,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最常见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的缓解。然而,这个看似普通的药物,却可能暗藏风险。
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600多种常见药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从感冒药到退烧药,从止痛片到复方制剂,它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据统计,约1/3的孕妇在孕期会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而这一比例在普通人群中可能更高。
然而,正是这种常见性和易获得性,让它成为了一个潜在的“隐形杀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剂量范围其实很窄,成人每天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克。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滥用的代价:从肝肾损伤到发育异常
最直接的风险就是肝肾损伤。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有毒物质,正常剂量下肝脏可以处理这些毒素,但一旦过量,就会导致肝细胞坏死,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肝衰竭。一位28岁的姑娘仅仅因为服用了两颗感冒药,就出现了肝衰竭,总胆红素爆表,甚至昏迷了5天。
对于孕妇来说,风险更为复杂。研究表明,产前暴露于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增加神经发育问题、生殖系统异常的风险。一项涵盖22万多对母子的研究显示,孕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神经发育问题存在正相关。
如何安全使用?
遵医嘱,不随意增减剂量:严格按照医生或说明书建议的剂量服用,不要因为症状没有立即缓解就自行增加药量。
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很多复方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免重复服用导致过量。
特殊人群需谨慎: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也要格外小心。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如果出现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合理选择用药时机:比如退热药通常在体温超过38.5℃时才需要使用,轻微症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
合理用药,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在追求快速缓解症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药物的安全性。不要让本该守护健康的药物,成为威胁健康的隐患。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请务必重视这些用药提醒。你的一个小小注意,可能就能避免一场健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