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克苏鲁热潮:从《纷纷水火》看当代人的恐惧与反思
后疫情时代的克苏鲁热潮:从《纷纷水火》看当代人的恐惧与反思
2024年1月,青年作家林戈声的新作《纷纷水火》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融合了克苏鲁元素的小说一经面世便引发广泛关注。在豆瓣平台上,该书已有5234人标记想读,显示出克苏鲁文学在当下的热度。事实上,近年来,从动画电影《盒中之海》到网络文学《诡秘之主》,克苏鲁主题的作品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
克苏鲁文学之所以能在当下引发热潮,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内涵密不可分。克苏鲁神话的核心在于“不可名状的恐怖”,正如其创始人H.P.洛夫克拉夫特所说:“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源自未知事物。”在克苏鲁神话中,人类的渺小与宇宙的宏大形成鲜明对比,任何对真相的一瞥都会招致无法承受的疯狂和死亡,而带来这一切的存在之物却对人类本身漠不关心。
这种对未知和不可名状之物的探讨,恰好与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心境产生了共鸣。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的渺小。正如心理学家所言,人类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生物,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性是恐怖的根本来源。克苏鲁文学中对未知和随机性的描绘,恰好击中了当代人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克苏鲁文学在当代的流行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许多中国作家在创作中融入了本土文化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克苏鲁作品。例如,植桐的《太阳》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偏僻村庄,融合本土迷信与克苏鲁元素;石黑曜的《探龙》则以虚实交错的手法讲述神秘事件,同时探讨“龙”这一传统符号。
这种本土化尝试不仅丰富了克苏鲁神话体系,也使其更贴近中国读者的文化语境。正如一位读者在小红书上所言:“克苏鲁神话的魅力远不止‘触手怪’和‘疯狂邪神’,它更是一种关于未知、宇宙和人类渺小感的哲学式恐怖。”
克苏鲁文学的流行,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对恐怖故事的喜爱,更是一种对当下世界不确定性的回应。在后疫情时代,当人们面对一个充满未知和变数的世界时,克苏鲁文学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探讨的框架,让我们得以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面对不可知时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