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针糖果生产中的食品安全要点大揭秘!
彩针糖果生产中的食品安全要点大揭秘!
彩针糖果是一种常见的烘焙装饰材料,主要用于蛋糕、甜点等的点缀,提升视觉效果和趣味性。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彩针糖果的生产已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根据Q/YZ 0003 S-2019《彩针糖果》标准,从原料选取到加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本文将为您揭秘彩针糖果生产中的食品安全要点。
彩针糖果生产工艺流程
彩针糖果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原料准备:主要原料包括白砂糖、代可可脂、磷脂等,这些原料需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例如,白砂糖应符合GB/T 317-2018《白砂糖》标准,代可可脂应符合GB/T 22343-2008《代可可脂》标准。
溶解与混合:将白砂糖等原料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浆。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含量,以防止细菌滋生。
成型与冷却:将混合好的糖浆通过模具成型,然后进行冷却固化。这个环节需要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灰尘和异物污染。
包装与储存:成品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要求。储存时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止受潮变质。
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
原料安全:所有原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供应商需要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例如,白砂糖应符合GB/T 317-2018《白砂糖》标准,代可可脂应符合GB/T 22343-2008《代可可脂》标准。
生产过程控制:
- 溶解环节需要控制温度和水分,防止细菌滋生。
- 成型和冷却环节需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污染。
- 生产设备需要定期清洗消毒,符合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使用:食用色素和香精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例如,常用的食用色素如胭脂红、柠檬黄等,都有明确的使用限量。
包装与储存: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要求。储存环境需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止受潮变质。
案例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根据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抽检报告(2024年第29期),在抽检的1203批次样品中,有21批次不合格,涉及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肉制品、食用农产品、调味品等7大类食品。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生物毒素和其他污染物等问题。
虽然这份报告没有直接涉及彩针糖果,但其中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例如,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是一个常见问题。在抽检中,有多个批次的食品被检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及其钠盐、日落黄等食品添加剂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这些问题同样可能出现在彩针糖果的生产中,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结语
彩针糖果作为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小零食,在其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从原料选取到加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白砂糖、代可可脂、磷脂等主要原料需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同时在配料、熬煮、成型、抛光、冷却、混合、包装等工艺流程中,也应严格执行卫生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了解这些要点,让我们一起吃得更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