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长江江豚数量增长见证生态改善
南通:长江江豚数量增长见证生态改善
2025年春节前夕,南通滨江公园风帆广场附近再现江豚逐浪嬉戏的生动画面。这一幕不仅让南通市民倍感欣喜,更吸引了国际目光。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南通段的江豚数量显著增加,从昔日的“稀客”变成了如今的“常客”。
“人防+技防”:织密长江禁渔防护网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和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创新实施“人防+技防”双管齐下的保护模式。春节期间,执法人员坚守岗位,通过长江沿线监控探头、执法车(艇)以及巡查人员的“铁脚板”,构建起全方位、全天候的巡查体系。据统计,春节期间累计开展路面车辆巡查1600公里,长江执法艇巡查300公里,有效遏制了违规垂钓和非法捕捞行为。
生态修复:为江豚打造宜居家园
南通市大力实施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整治,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近年来,沿江地带先后开展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关闭、转产、搬迁化工企业338家。同时,南通全面落实河长制,市、县、镇、村四级河道河长全覆盖,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科技赋能:智能监测助力生态保护
南通市还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搭建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网络。通过AI技术对珍稀濒危鸟类等进行自动化监测,为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也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效显著:江豚数量增长见证生态改善
长江江豚是长江中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对反映长江生态系统状况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南通段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江豚数量呈现增长态势。目前,长江南通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为江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国际影响:生态保护成果获国际认可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首次迎来国际实习生,两名来自悉尼大学的动物生物学专业学生专程来华参与江豚保护工作。这一现象表明,南通乃至中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已引起国际关注,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打造长江口绿色发展新高地
作为长江以北唯一毗邻上海的城市,南通在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通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江豚在南通滨江水域嬉戏的场景
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水质监测
南通滨江生态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