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教你防骗婚:从案例到防范指南
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教你防骗婚:从案例到防范指南
近日,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在婚姻登记过程中发现疑似骗婚行为,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骗婚现象的广泛关注。骗婚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情感伤害。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揭示骗婚的典型手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骗婚行为特征,并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帮助读者在追求幸福婚姻的同时,避免落入骗婚陷阱。
骗婚典型案例:一女子4年骗取31.7万元彩礼
2024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起典型的骗婚案例。安徽省灵璧县女子李萍(化名)在4年时间内,利用“相亲”为名,先后与多名男子交往并骗取大额彩礼。检察机关通过审查民事执行案件,发现李萍在多起婚约财产纠纷中存在异常行为,最终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李萍在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先后以“相亲”为名,骗取卓某、邓某、李某雷、王某报4人彩礼共计31.7万余元。她不仅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还编造各种理由索取钱财。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核实,发现李萍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多次以婚约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犯罪。
骗婚者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
骗婚者往往具有以下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目标选择:骗婚者通常瞄准大龄未婚青年或急于成家的人群。他们利用受害者对婚姻的渴望,快速推进相亲、结婚等程序。
编造借口: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骗婚者会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如买礼物、买首饰、彩礼等。一旦得手,便会寻找机会逃离。
团伙作案:有些骗婚案件中,还存在团伙作案的情况,如介绍人、保证人等角色,共同参与诈骗活动。
PUA行为:部分骗婚者会使用PUA(搭讪艺术)技巧,通过话术操控受害者,使其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如何防范骗婚
针对骗婚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核实身份信息:通过网络结识的婚恋对象,一定要对其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进行了解和核实。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工作单位等渠道进行多方验证。
谨慎处理经济往来:在结婚登记前,要特别谨慎处理大额经济往来。如需赠送礼物或彩礼,应选择可追溯的方式,如银行转账,并保留相关凭证。
保持清醒冷静:对于对方提出的快速订亲、闪婚等要求,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轻易被感情冲昏头脑。真正的婚姻需要建立在深厚的感情基础上,而非一时的冲动。
注意异常行为:如果发现对方在敏感话题上容易恼羞成怒、回避身体接触、频繁PUA等行为,要提高警惕,及时止损。
保存证据:一旦发现被骗,要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骗婚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遭遇骗婚,受害者应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再次陷入类似陷阱。
结语
在追求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我们既要保持对美好感情的向往,也要时刻保持理性和警惕。通过了解骗婚的典型手法和心理特征,掌握防范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成为骗婚的受害者。记住,真正的婚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金钱和欺骗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