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界“爆浆鼻祖”!很多睢宁人儿时的“奢侈品”……
糕点界“爆浆鼻祖”!很多睢宁人儿时的“奢侈品”……
一谈到甜,大家肯定想到的是糖果。但在睢宁人的记忆中,充满了蜜三刀甜甜的香气,那像是沾染了蜜汁一般的感觉,让人意犹未尽。
蜜三刀起源于徐州,为本地特产糕点八大样之一。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蜜三刀看起来较为清爽,闻起来很是清香,放佛使人置于春天的花丛之中,更能体验出蜜蜂采蜜的甜蜜感。吃上一口,口齿留香,甜而不腻,处处充盈着满足感。
蜜三刀是由“里子面”和“皮子面”组成。质地细腻、吸水性良好的面粉是最佳之选,加入油、温水等分别调制,正是因为这样的组合,才做到了皮料酥脆、里料蓬松的口感。揉面后,“皮子面”要擀成厚度约2-3毫米的皮。皮要厚薄均匀、与里料相同大小,以便两者能够完美契合。
划痕,是制作蜜三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刀印切浅了,炸不开,切深了,就炸断了。揉面、擀制、切型、油炸,再到最后的糖浆浸泡,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制作人的匠心独运。小小的蜜三刀,用料简单却工序繁复,得益于一代代糕点人的坚守,让这口甜蜜横贯百年。
上浆后的蜜三刀,蜜里透亮,内心实在。芝麻吃在嘴里,搭配上蜜三刀的甜,酥、香、蜜、沙,可谓是香甜可口,人间珍品。在睢宁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蜜三刀的身影。在睢宁民众的心中,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点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蜜三刀典故
蜜三刀是徐州特色传统风味小吃之一,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常常诗酒相会。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苏东坡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做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他见糕点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随口答:“蜜三刀是也。”
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至此蜜三刀就正式成为宫廷御点,并加以改良,成为现在的徐州名小吃。
如此甜蜜浸透的蜜三刀,教人如何不想它?
🍩🍕🍘🍢🍪🍜💜
一口老味道 一份家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