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行业的安全生产大揭秘
轮胎行业的安全生产大揭秘
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其生产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环节,每个环节都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据统计,2016年以来,国内轮胎工厂已发生多起安全事故,造成12人死亡、4人受伤。本文将为您揭秘轮胎生产的工艺流程,分析其中的安全隐患,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轮胎生产工艺流程
轮胎生产主要包括六大工序:密炼、胶部件准备、成型、硫化、最终检验和测试。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同时也潜藏着不同的安全风险。
1. 密炼工序
这是将碳黑、天然/合成橡胶、油、添加剂等原材料混合加工成胶料的过程。每锅料重量约250公斤,需要严格测试放行。主要风险来自化学物质暴露和机械操作。
2. 胶部件准备工序
这一工序包括6个主要工段:挤出、压延、胎圈成型、帘布裁断、贴三角胶条和带束层成型。其中涉及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的设备,容易发生机械伤害。
3. 成型工序
将所有半成品组装成生胎,需要精确的操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主要风险是设备故障和操作不当。
4. 硫化工序
生胎在模具中经过特定时间和温度条件的硫化,形成成品轮胎。这一过程涉及高温高压,存在爆炸风险。
5. 最终检验工序
包括外观检查、均匀性检测、动平衡测试和X光检测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6. 轮胎测试
通过高速实验和耐久实验等,监控轮胎性能。这一环节需要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近年来,轮胎工厂安全事故频发,以下几起典型案例令人警醒:
江苏韩泰轮胎机械伤害事件(2022年):密炼车间员工违规操作,被挤压致死,直接经济损失170万元。
新疆昆仑轮胎硫化罐爆炸事故(2020年):因过热水泄漏引发爆炸,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981.84万元。
建大橡胶生产安全责任事故(2018年):电摩车间发生事故,导致1名维修工死亡。
风神轮胎叉车事故(2018年):员工被电瓶叉车挂翻压死。
万力轮胎机械伤害事件(2016年):成型二车间发生事故,导致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6.45万元。
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机械伤害事故(2016年):炼胶中心生产线发生故障,作业人员处理时被卷入致死。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轮胎企业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员工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优化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通风换气,减少有害物质积聚,提供个人防护装备。
应用新技术提升安全水平:如中策橡胶的天玑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新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以中策橡胶的天玑系统为例,该系统集成了8大核心技术能力和12项关键技术,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温压分离硫化技术突破了传统硫化技术瓶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多曲率花纹块技术解决了轮胎滚动阻力与湿地制动距离的难题,提升了产品质量。
轮胎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过程,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应用新技术,才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