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花园:一座承载百年文化的江南名园
严家花园:一座承载百年文化的江南名园
严家花园位于苏州木渎古镇,背倚灵岩山,门对香溪,是一座占地16亩的江南名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最初为苏州名士沈德潜的寓所“竹啸轩”。道光八年(1828年),沈氏后人将宅院转售给木渎诗人钱端溪,后者将其改造为一座精致园林,并命名为“端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购得此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扩建,更名为“羡园”,因其姓氏,当地人俗称“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人的经营与完善,严家花园不仅承载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还展现了精湛的造园艺术,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历史沿革:三代名园的传承
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时题咏颇盛。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1935年,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赴此园,流连忘返,对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是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园林特色:四季景观与精巧布局
严家花园的园林设计匠心独运,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完美融合。园内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景区,各具特色。
春景区以一株古广玉兰为中心,相传为乾隆皇帝游木渎时亲手所植。这株古树见证了严家花园的沧桑历史,每逢春夏,千葩万蕊,满园花光。邻近的友于书屋则为羡园旧名,引自《论语》“友于兄弟”,指兄弟友爱。友于书屋是严家藏书之所,颇多珍藏,严静波(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通览经典古籍,四岁吟诵唐诗,六岁熟读《易经》。驻足友于书屋,赏百年玉兰纯白之花色,嗅宜人之清香,兰芬益文思,自是文人墨客风雅之举。
夏景区以一座大型假山为主体,假山体量大,在外部观赏假山,有大中见小的感受,在内部观赏假山,则有小中见大的感受。假山尽头,视野顿显开阔,但见碧水清天,荷风四面,心中的暑气俗尘早已随着清风清散殆尽。环顾四周,澹碧轩、织翠轩、澈亭、锦荫山房和延青阁皆掩映于绿树丛中,回首一副楹联为此景作了点题:“胜地四时浓荫里,洞天一派碧鲜中”。
秋景区由两部分组成,一宜折桂,一宜登高,均秋令应时景致。闻木樨香堂四周遍植桂花,仲秋月夜,丹桂飘香,芬芳馥郁,闻之令人坦怀若荡,心旷神怡。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园主于此焚香点烛,供拜月神。严氏儿孙折桂嬉戏,以寓“蟾宫折桂”高中之意。穿过眺农楼和见山楼前幽静的院落逶迤向东,来到环山草庐,一座宽敞平台贴水而筑,视野豁然开朗。隔水望去,一座湖石假山起伏绵延,山巅一亭翼然,山间清流潺潺。假山东侧为采秀山房,北接爬山廊。无论是在环山草庐的二楼,还是伫足假山之巅的宜人亭,均可放眼北望,远处灵岩山古塔钟楼的倩影清晰可辨。
冬景区则以疏影斋为中心,四周遍植梅花,小雪初霁,红英绿萼,颇有宋代词人姜夔“暗香疏影”之意境。冬景区外是一处新园,水域开阔,园中的粉墙、亭廊、假山、藤树都倒映在这一泓清澈之中,水上有桥,水边有亭,水波轻漾,水香氤氲。岸上杨柳依依,鸟鸣蝉噪,已是一派活泼泼的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了。
中路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虽依附于厅堂,却未尝不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极富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严家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高显,显示出严正的气度和性格。而进入园区,其建筑则显得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的造园艺术。
严家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高显,显示出严正的气度和性格。而进入园区,其建筑则显得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
文化内涵:书香门第的传承
严家花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更是严氏家族文化传承的象征。园内建筑如友于书屋、海棠书斋等,既体现了主人的高雅情趣,也反映了家族的文化传承。尤其是友于书屋,曾是严家子弟读书的地方,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
园中有书斋二处,分别以友于和海棠为名,尤其友于书屋,地处幽偏,经曲折长廊,过清荫居和静中观,方可蜿蜒而至。友于书屋为自成一体的独立庭院,前院湖石数片,花木扶疏,室内经典古籍,书香飘溢,实在是一个专心攻读的“藏修密处”。在严家花园幽曲静美的环境中,友于书屋等建筑偏居一隅,清幽曲奥,具有幽人般的情致;与其迥然有异的是,另有一些建筑如眺农楼、见山楼、环山草庐、宜人亭、延青阁等则地处高旷,空间畅豁,具有旷士般的襟怀。凭栏极目,不但园中景致尽收眼底,还可看到园外的田野风光和灵岩山的满目苍翠。延青阁上一副对联概括了这一切:“阁邻佛寺经盈耳,窗对灵岩翠满晴”。严家花园还有一些建筑造型颇为别致,在苏州古典园林中颇为罕见。如延青阁后墙与围墙不在一线,陡然偏斜出一角,打破了平稳板律的局面,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闻木樨香堂为厅榭合一式建筑,前部水榭依水而筑,数鱼为乐,后部四面厅光明洞彻,尽收四周景色于窗棂之内。羡园东部的爬山廊也较罕见,此廊依地势而建,随地形升高,连接自然,造型优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从平地漫步至环山草庐的二楼。
严家花园的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园内的匾联题刻,如“阁邻佛寺经盈耳,窗对灵岩翠满晴”、“胜地四时浓荫里,洞天一派碧鲜中”等,不仅增添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园主的高雅情趣。
艺术价值与现代意义
严家花园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是一座私家园林,更是一本立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教科书。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每一株花木,都凝聚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如今,严家花园已成为木渎古镇的重要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它不仅是严氏家族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在现代社会,严家花园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更是一处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它提醒着我们,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值得我们世代守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