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救第一人贾大成:地震自救的黄金12秒
中国急救第一人贾大成:地震自救的黄金12秒
“地震来了怎么办?”这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关键时刻,正确的自救知识能救命。被誉为“中国急救第一人”的贾大成,以其近50年的急救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地震自救指南。
“中国急救第一人”的权威背书
贾大成是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从事急救工作近50年,为近3000家单位和50多万人进行过急救知识科普。他不仅在临床一线抢救了无数生命,还致力于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被誉为“中国急救第一人”。
黄金12秒:地震自救的关键时刻
贾大成指出,地震发生时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黄金12秒”。这是地震发生后最初的10-15秒(平均12秒)的纵向震动时间,之后才是破坏力极大的横向震动。如果能在这12秒内迅速采取正确行动,就能大大提高生存几率。
不同场景下的自救方法
室内自救:选择三角地带就地自蔽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内,最佳选择是就近躲避,寻找三角地带就地自蔽。具体做法如下:
身体姿势: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头颈、眼睛和口鼻。可以用枕头、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
躲避位置:选择室内结实、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写字台、课桌、床、衣柜等高大坚固的家具旁。不要躲到家具下,而是要利用家具与墙壁之间的空间。
注意事项:
- 迅速打开房门,防止变形后无法逃生。
- 避开外墙、阳台、楼梯和电梯,这些地方在地震中容易受损。
- 如果在空旷房间,可躲在墙角。
- 如果在卫生间或厨房,快速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然后躲在墙角。
室外自救:护好头部,远离高大建筑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外,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区域。具体做法如下:
保护头部:用手或手提包等物品保护头部,防止坠物伤害。
安全区域:选择空旷地带下蹲或俯卧,降低身体重心。避开高大建筑、烟囱、过街桥、立交桥、水塔、桥梁、高架路等危险场所。
人群管理:在人员密集场所,如百货公司、地下街等,要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避免混乱。
交通工具:如果正在乘坐电梯,应立即按下所有楼层按钮,一旦停靠迅速离开。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被掩埋后的自救互救
如果不幸被掩埋,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合理分配体力,等待救援。具体做法包括:
保持呼吸道畅通: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
检查伤情:如果有受伤,用衣物撕成布条包扎出血部位。对较严重的出血可用绑扎止血法,注意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5-10分钟。
节省体力:不要大声呼救,而是用砖石有节奏地敲击水管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维持生命:收集废墟缝隙中的雨水、破裂水管中的积水,甚至尿液以供饮用。人体在完全饥饿的条件下可生存7天,关键是要保持坚定的求生意志。
地震后的安全撤离与互救
地震停止后,要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撤离前要检查周围环境,特别是电力和燃气安全。准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水、食物、手电筒和保暖衣物。
在自救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互救。发现幸存者时,要先暴露其头部,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在救援时要注意保护伤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结语:普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贾大成一生致力于急救知识的普及,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通过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才能在灾难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让我们向贾大成致敬,同时也呼吁大家学习急救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记住,地震来临时,冷静和正确的行动是生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