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南联大80周年:大师精神永流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南联大80周年:大师精神永流传

引用
中文国际
9
来源
1.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9/24/WS66f27452a310b59111d9adc8.html
2.
https://www.sohu.com/a/757633279_121651744
3.
http://www.qypublish.com/pages/NewsDetail.aspx?id=451d7684-b167-4c06-9b7f-21607254
4.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84c4d3e4b03da919f58e27.html
5.
https://www.ynnu.edu.cn/info/1102/31993.htm
6.
https://www.zjktj.com/hthzxdl/3034.html
7.
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3/3605.htm
8.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2/41074.htm
9.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501141044333.html

2025年,西南联合大学迎来建校80周年。80年前,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师生被迫南迁,于1938年在昆明组建了这所传奇的学府。在长达8年的艰难岁月里,西南联大不仅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火种,更孕育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01

大师云集:西南联大的学术巅峰

在西南联大的校园里,汇聚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学者。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为后世树立了精神标杆。

闻一多先生在龙泉古镇的司家营,潜心研究古典文学,完成了《楚辞校补》这部重要著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冯友兰先生则在弥陀寺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论著《新理学》《新事论》等。这些著作不仅展现了他在哲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创新性发展。

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不仅完成了《文学批评》等讲稿,还出版了《语言志辩》《中国散文的发展》等著作。他的学术成果,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除了这些文学和哲学领域的泰斗,西南联大还汇聚了众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杨振宁、李政道等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求学时光。他们的老师,如吴大猷、王竹溪等,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培养了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

02

精神传承:从过去到未来

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学术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精神遗产。这种精神,可以用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来概括。

“刚毅坚卓”不仅是西南联大师生在抗战期间的真实写照,更成为了他们一生的座右铭。这种精神,在当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精神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仅建设了西南联大博物馆,还开发了国家级一流课程“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让数万名学生从中受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西南联大精神正在影响着新一代的学子。

在粤港澳大湾区,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的校友们通过联谊跑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承着西南联大精神。他们用“刚毅坚卓”的态度,不仅在事业上追求卓越,更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联大精神。

西南联大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

正如一位西南联大的老校友所说:“西南联大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西南联大的历史,不禁为那些大师们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西南联大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向那些曾经在西南联大教书育人、求知求真的大师们致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