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韦应物、李清照:古诗词中的久别重逢
杜甫、韦应物、李清照:古诗词中的久别重逢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句诗道出了古代人与人之间重逢的艰难。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一次离别可能就意味着永诀,因此,每一次重逢都显得格外珍贵。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杜甫、韦应物和李清照笔下的重逢诗,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感动。
杜甫:战乱中的悲喜交加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作于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中描绘了他与少年知交卫八处士的重逢场景。诗的开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参商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正如人生聚散无常。接下来的“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则写出了重逢时的惊喜与感慨。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几句道出了战乱年代的残酷现实。昔日的少年已两鬓斑白,故友大半已离世,活着的人也饱经沧桑。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境遇下,友情依然如故。“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时间虽然改变了容颜,但不变的是那份深厚的情谊。
韦应物:十年后的物是人非
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则描绘了与故人阔别十年后的重逢。诗的开头“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回忆了昔日与友人在江汉一带的欢乐时光。然而,“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道出了别后的漫长岁月。浮云象征着漂泊不定,流水则暗示着时光的无情流逝。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久别重逢,欢笑依旧,但岁月已在彼此的脸上留下痕迹。最后两句“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以景结情,韵味悠长。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淮上的秋山暗示着对友情的留恋。
李清照:久别重逢的喜悦
与前两位诗人不同,李清照的重逢诗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她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写于与丈夫赵明诚久别重逢之际。词的开头“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以春景起兴,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长门宫是陈阿娇失宠后的居所,这里暗含着词人对过去孤独生活的感慨。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这句写煮茶的过程,也暗示着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展现了重逢后的幸福时光。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这三句点明了词的主题。两年三次辜负了春天,如今终于得以与爱人共度春光,词人决心要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相聚。
结语
杜甫的悲喜交加,韦应物的物是人非,李清照的细腻喜悦,三位诗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重逢的情感。无论是战乱中的偶遇,还是十年后的重逢,亦或是夫妻的团聚,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人性温暖。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经历,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成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