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申遗进行时:文化传承在路上
木渎古镇申遗进行时:文化传承在路上
“积木塞渎”,一个因木材堵塞河道而得名的古镇,承载着2500年的历史沧桑。这便是木渎古镇,一座被誉为“吴中第一镇”的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如今,这座古镇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其璀璨的文化明珠闪耀于世界舞台。
申遗进行时:政府规划与措施
2020年,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为木渎古镇的保护和申遗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要“强化苏州‘江南文化’核心地位,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构建“市域、市区、历史城区”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体系,涵盖自然环境、文化生态、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八大保护内容。
在具体措施上,政府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古镇知名度。春节期间,木渎古镇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显示出其旺盛的人气和旅游价值。
挑战与困境: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然而,申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木渎古镇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如何在保持古镇原真性的同时,满足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成为一道难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教授建议,木渎古镇可以考虑“搭车”大运河,将其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一部分进行申报。两院院士周干峙则强调,保护古镇的关键在于保持其特色,尤其是独特的水乡风貌。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院中心主任谢凝高指出,古镇的水系是其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将其纳入申遗范围。
古镇新貌: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
木渎古镇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园林文化和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古镇内保存着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等古典园林,以及灵岩山、天平山等自然景观。春节期间,古镇以“福蛇迎新春 欢乐木渎年”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年味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年俗。
古镇的居民们对申遗普遍持支持态度。一位在古镇经营小卖部的阿姨说:“申遗能让更多人了解木渎,对我们生意也有好处。但希望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展望未来: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木渎古镇的申遗之路,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机遇。通过申遗,古镇将获得更高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这也是一次重新审视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机会,让木渎古镇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木渎古镇不是一座冰冷的博物馆,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江南水乡生活样本。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也能看到文化的传承。”
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木渎古镇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着这座千年古镇,在不久的将来,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赢得世界的认可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