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血栓高发,中医调理需谨慎
秋冬血栓高发,中医调理需谨慎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其中血栓性疾病尤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每六个人一生中就有一个患过脑血管疾病,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脑血管疾病,每六分钟就有一人因脑血管疾病而致残。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已经超过肿瘤成为疾病导致死亡的第一原因。
为什么秋冬季节血栓高发?
秋冬季节气温低会降低体表血管弹性,寒冷刺激会兴奋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激素分泌,使得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同时,寒冷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因子生成,容易生成血栓,因此秋冬季更容易导致脑卒中。
中医如何调理血栓?
中药方剂
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方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干预作用。通过调节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凝血因子Ⅱ时间(PT)等指标,益气活血法能够维持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保护血管内膜,减轻炎症反应,达到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目的。
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健康。例如:
-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保护心臟的功效。
- 涌泉穴:在脚底板人字状纹路的交叉点,走腎經,幫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饮食调理
中医提倡通过饮用消脂茶来保持血管通畅。例如洛神乌梅茶,其主要成分包括:
- 乌梅:消油解腻
- 甘草:帮助身体排毒
- 山楂:促进消化
- 洛神花:活血化瘀
- 黄芪:补气固表
- 丹参:活血化瘀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材清水冲洗15秒后,放入600c.c.沸水冲泡,用保温杯焖15分钟后放凉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无味,每天一剂。
使用注意事项
- 中药方剂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替代正规医疗。
- 血栓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 如果出现肢体偏瘫、口角歪斜、言语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综合管理策略
合理饮食:避免高糖、高油、高脂饮食,多吃保护心血管的食物,如芹菜、燕麦、蘑菇、洋葱、绿茶、胡萝卜、茄子等。
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不动,每坐1小时要起身活动,或原地做抬腿运动,伸展筋骨。
控制危险因素: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
定期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保持乐观平和的情绪。
秋冬季节血栓预防需要科学、系统的方法,中医调理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