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港:打造内河智慧绿色第一港
周口港:打造内河智慧绿色第一港
北方内河航运的璀璨明珠
在河南省东南部,沙河、颍河、贾鲁河三河交汇处,一座现代化的内河港口正在崛起——周口港。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港和集装箱港,周口港不仅承载着河南人民的“通江达海”梦想,更在智慧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智慧港口:科技赋能高效运营
周口港中心作业区是河南省内河航运“11246”工程的重点项目,也是河南省首个按百万级专用集装箱码头定位的高标准港口项目。项目锚定“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和一流港航基础设施、一流航运技术装备”的“三化、双一流”建设目标,通过应用港机设备自动化远控、5G通信+北斗定位、数字孪生和无人驾驶、绿色能源及智慧调度等先进技术,与港口运营场景深度融合,实现对车、船、港、货、人全面协同管控,以科技力量赋能智慧港口发展。
智能化首先体现在港机设备上。中心作业区采用自动化轻型岸桥+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自动化轨道式场桥,高效率远控实现港口装卸业务。自动化岸桥采用13台自动化岸边集装箱装卸起重机,配置自动防摇按钮、船型扫描、防撞保护、智能抓放箱、OCR识别、AI视觉分析等功能;堆场内采用32台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运用高精度激光扫描、自动定位及目标检测技术,实现无人集卡和外集卡的自动化作业;场内水平运输设备采用52台智能导航无人集卡,配置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导航系统。在5G无线通讯模式下,由车队管理系统智能指挥,实现动态高效调度、全局最优路径规划。
智能化还体现在码头操作系统上。周口港中心作业区采用先进的码头智能操作系统和设备控制系统,通过数据综合分析、仿真模拟、智能化决策,实现全场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调度运行。智能化生产管控系统和智慧系统的数字底座,构建了一个全生命周期智慧高效、安全韧性和经济便捷的生产、运营、服务体系。
绿色发展:打造低碳环保港口
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不但智能化,还低碳化。综合运用自主智能、船岸协同、远程驾控等技术,开发“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新一代航运系统,并综合利用“光、电、储”新能源和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以及港口机械“以电代油”“以气代油”等措施,全方位减少碳排放,践行“双碳”目标。
成效显著:内河航运焕发新活力
2024年,周口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航运货物吞吐量达5205万吨,同比增长27.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3万标箱,同比增长54.7%。这些数据不仅展现了周口港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智慧化和绿色化建设带来的实际效益。
展望未来:打造内河航运新枢纽
根据《周口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到2035年,周口港将建成72个生产性泊位,年综合通过能力将达到2941万吨、176万TEU。规划形成以中心作业区、范营作业区为主体,以潘楼港点、杨楼港点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两区两点、港产城协调、河海联动”总体发展格局。
随着智慧化和绿色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周口港正朝着“内河智慧绿色第一港”的目标稳步前行。作为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枢纽,周口港不仅为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更为我国内河航运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