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家母:中国式家庭伦理的缩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家母:中国式家庭伦理的缩影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A%B6%E5%85%83%E5%A0%82%E9%99%88%E6%AF%8D%E6%95%99%E5%AD%90/64831762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850956082142487
3.
https://news.cctv.com/society/20080704/108518.shtml
4.
https://www.sohu.com/a/693304731_121124335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2957
6.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29803
7.
https://m.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ontemporary-continuing-education_thesis/0201235764731.html
8.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5851695?from=search
9.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guoxuezhishi/784/
10.
http://qkjy.hnywwq1.com/literature/shownews.php?lang=cn&id=541

01

《状元堂陈母教子》:一个母亲的教子传奇

在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中,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流传至今。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更折射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核心价值。

故事发生在蜀地,主人公陈母有三个儿子:陈良资、陈良叟和陈良佐。陈母是一位热衷功名的母亲,她盖了一座“状元堂”,激励三个儿子求取功名。她常常教导孩子们:“学儒业,守灯窗,望一举,把名扬……亲夺的,状元郎,威凛凛,志昂昂。”

02

陈母的教子之道

陈母的教子之道严格而坚定。她对三个儿子的期望极高,不仅要求他们考取功名,更注重品德的培养。当大儿子陈良资和二儿子陈良叟先后考中状元时,陈母欣喜万分,说:“兀的不欢喜杀老尊堂,吵闹了众街坊。俺家里无三年,两个儿一齐的登了金榜。”

然而,当三儿子陈良佐只考中探花时,陈母认为这辱没了门风,甚至要将他赶出家门。在她的激励下,陈良佐最终也考中了状元。不仅如此,陈母还将状元王拱辰招为女婿,实现了“状元红开彻状元堂”的愿望。

03

传统家庭伦理观的体现

《状元堂陈母教子》不仅是一个母亲教子的故事,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生动教材。剧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核心伦理观念:

孝道至上

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剧中多次强调孝道的重要性。陈母在唱词中说:“我爱的是那《孝经》《论语》得这《孟子》。”她将《孝经》放在儒家经典之首,足见对“孝”之道的重视。

当从墙边挖出金银时,大哥陈良资首先想到的是告诉母亲。陈良资原认为墙边挖出的金银是天赐的钱财,在听完教诲后果断选择遵从母亲吩咐,将金银就地培埋,他对母亲言听计从便是“孝”的直观展现。陈良资、陈良叟科考前都不忘嘱咐兄弟好生侍奉母亲,三子高中后均有“若不是母亲严教,岂得今日为官”的唱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关怀记挂之心。幼子陈良佐因只考中探花,被陈母愤怒之下赶出家门,但在陈母生日时仍带妻子前来,坦言“和媳妇儿拜母亲两拜,也是我孝顺的心肠”。当陈母借大哥的口吩咐他“烧火剥葱,扫田刮地,抬桌搬汤”时,面对明显的羞辱刁难,陈良佐亦未有怨言,只怕母亲嫌了他。陈良佐高中状元后,收下沿途百姓送的孩儿锦,最先想到的也是给母亲做衣服。最终三子一婿抬着陈母面见寇莱公的场面,更可说是“孝”的集中体现。此时陈母的唱词“休说四个孩儿抬着老身……尚兀自报答不的爷娘养育恩”,仍在告诫儿子们父母的养育大恩难报,即便功成名就也不可忘遵从孝道的本分。

长幼有序

长幼关系作为人伦之一,在陈家兄弟中是必然存在的。陈家三子中,幼子陈良佐明显受到了陈母的偏爱。若非有着平日的纵容,“埋金”情节中,陈良佐也不会当兄长都听从母亲吩咐、准备把金子培埋时,还能用戏谑的口吻说出“有金元宝留下四个,我要打一副网巾环儿戴”来。陈母对三子的偏宠,从对各儿子中举的态度中也可看出。当大哥陈良资和二哥陈良叟中举时,陈母说“与那报登科的二两银子”,但第一次听说陈良佐高中时,说的却是“与那报登科的五两银子”,陈良佐果真高中状元时,陈母更是慷慨地给了报登科的十两银子。然尽管陈母对陈良佐偏心至此,在大哥二哥上朝应举时,陈良佐两次争抢着要去,都被陈母拦了下来,“伊是兄弟,他是兄长,不争你个陈良佐先登了举场,着人道我将你个最小的儿偏向”,可见哪怕陈母对自己的偏宠心知肚明,却仍然遵循着“长幼有序”的秩序,未肯逾矩。

女教伦理

在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之中,“三从四德”向来是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行为准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其中“妇德”作为四德之首,郑玄曾注曰“妇德谓贞顺”,将“贞顺”视为“妇德”的核心。“贞”即坚守节操,从一而终,要求女子对丈夫忠贞不贰。《礼记·郊特牲》中提及“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可见当时贞节观就已存在。至宋一代,程朱理学占据了主流地位,《程氏遗书》有载“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为当时风靡的价值取向,以及当时人潜意识中的道德教条。陈母在夫丧后孤身抚养三子一女,便是贞节观念的突出体现。陈母的所作所为也尽是对“相夫教子”这一衡量女性道德标准的具体实践。陈母被寇莱公赞为“贤母”,也仅是因陈母“教子有方”,是对陈母教子成果的肯定。从人伦礼教视角看,小女梅英也是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她虽不是主角,在剧中亦不曾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当陈母发现自己错将状元王拱辰认成自己儿子后,直接将其招为女婿。陈母指婚行为的本质是出于儒家的纲常伦理,践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俗,女儿处于绝对的被支配地位,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

04

家庭伦理观的现代变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伦理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出现了三大变化:

  1. 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夫妻关系的平等成为家庭生活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家庭民主逐步取代家长制,家庭成员之间协商增多;生育观发生了根本变化等。

  2. 由依靠向独立转变:家庭生活靠自己安排,家庭对国家和单位的依靠关系减弱;婚姻自主成为主流,家庭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减弱,由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增高,老年再婚也被社会广泛接受。

  3. 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家庭生活方式向社会开放,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家庭结构小型化,单一的家庭承担赡养逐渐向家庭与社会共同承担赡养转变。

05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陈家母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蕴含的家庭伦理观对现代人仍有重要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既要传承孝道、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也要适应时代变化,建立更加平等、民主、开放的家庭关系。

正如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新文所评价的那样:“此剧流露了对科举中第的急切思慕和向往。情节进展自然,生动又有层次,排场很是热闹,富于喜剧色彩,插科打诨很是逗人。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良佐的争强好胜,高傲奋发的性格,刻画得唯妙唯肖。”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和理解传统家庭伦理观,既要继承其精华,又要摒弃其糟粕,让家庭伦理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