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皇帝也爱吃的无锡小笼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皇帝也爱吃的无锡小笼包!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这是汪曾祺先生在《五味》一文中对无锡菜的评价。而其中“肉馅里放很多糖的包子”讲的就是无锡小笼包,是无锡甜的“课代表”。无锡人的餐桌可谓无甜不欢。这样的甜,是美好的代名词,一想起就让人嘴角微微上扬。

01

乾隆皇帝也爱吃的无锡小笼包

无锡小笼包是江南美食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甜味和鲜美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从乾隆皇帝到金庸大师,许多名人对无锡小笼包都赞不绝口。据《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记载,乾隆皇帝在1751年第一次下江南时,就在无锡品尝了小笼包,并大加赞赏。而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也提到了无锡小笼包,形容其“焦糖、酱油混着热肉的气味,阵阵酒香肉气从酒楼中喷出来”。

02

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无锡小笼包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面皮采用半发酵的紧酵工艺,皮薄而有韧性;馅心则选用新鲜猪肉,加入皮冻和调味料,使汤汁丰富,鲜美可口。最特别的是,无锡小笼包的馅料中加入了适量的糖,使得甜咸适中,鲜美无比。秋冬时节,还会加入蟹黄油,成为著名的“蟹粉小笼”,更增添了鲜美的口感。

03

悠久的历史传承

无锡小笼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而其现代形式则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常州府。在无锡,最早经营小笼包的是拱北楼面馆,创办于1863年,由面馆、茶馆、浴室3个部分组成的清末著名餐饮娱乐场所曾经是无锡的餐饮巨无霸。据说,清末举人杨乃武在冤案辩白后南下途中曾到此就餐,吃了小笼馒头,也赞不绝口。拱北楼主营肴面和小笼馒头,面汤用肉骨、鳝骨和鸡吊熬,并加甜汁,面浇头花色多。小笼馒头皮子匀薄而韧,馅心咸中带甜,卤足,属正宗无锡风味。

04

代表店铺的发展历程

除了拱北楼面馆,王兴记也是无锡小笼包的代表性店铺。创办于1913年的王兴记,最初只是一个馄饨摊,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无锡著名的餐饮品牌。王兴记的小笼包采用紧酵工艺,面皮薄而有韧性,馅心鲜美多汁,甜咸适中。如今的王兴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个连锁店的大型餐饮企业,年接待顾客达250多万人次。

05

文化内涵与现代传承

无锡小笼包不仅是无锡的传统名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无锡人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现代,无锡小笼包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一些店铺推出了蟹粉小笼、虾仁小笼等新品种,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同时,无锡小笼包也走出了无锡,走向了全国,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06

无锡菜的甜味传统

无锡菜系中,甜味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早在元代时期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就有多道菜运用了蜜、糖、甜酒等甜味调剂。到了民国时期,无锡闻名遐迩的特产三凤桥肉骨头的骨头都是甜的。这种甜味传统也体现在无锡小笼包中,使得它成为了无锡菜的代表之一。

07

结语

《舌尖上的中国》中曾说:“虽然不是蔗糖产区,无锡人却执着地选择了‘甜’。”无锡小笼包正是这种甜味传统的最好体现。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甜,是美好的代名词。”无锡小笼包的甜,正是无锡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