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鼠山下的生态守护:渭源县的新篇章
鸟鼠山下的生态守护:渭源县的新篇章
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的鸟鼠山下,一股清泉从山涧缓缓流出,这就是被誉为"母亲河"的渭河之源。千年来,这股清泉滋养着八百里秦川,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谱写生态守护的新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渭源模式"
近年来,渭源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从2007年开始,该县就启动了绿色县城、清洁县城和靓化县城三大工程,累计投资数亿元用于城市绿化、污水处理和环境整治。
在绿色县城建设方面,渭源县采用三层植物绿化模式,对城区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绿化。同时,重点打造老君山公园,建成1200亩绿化面积,成为县城的绿色屏障。在清洁县城建设方面,该县先后实施了垃圾处理、排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创新机制守护"母亲河"
为了更好地保护渭河源头,渭源县建立了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新体系。通过发挥林长制作用,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好工作,守护好渭河源头的茂密森林。目前,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5%,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维护了渭河源头的生态平衡。
同时,该县还建立了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渭河干流48公里岸线的智能化监控。通过实时监测河道保洁、河流水质等情况,实现了数字说话、全程智慧、精细监管。目前,渭河渭源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真正成为黄河的"源头活水"。
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渭河源头所在的五竹镇渭河源村,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态变化带来的红利。
"祖祖辈辈吃渭河水,对这水感情深啊!"66岁的村民陈正华感慨道。如今的渭河源头,河道整洁,桥梁道路错落有致,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村里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土特产也卖上了好价钱,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站在鸟鼠山上俯瞰,清澈的渭河水从山间流淌而下,两岸绿树成荫,景色如画。这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正是渭源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开始在渭河源头安家落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果子狸的出现,就是对这片土地生态恢复的最好证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