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价飙升考验新材料产业:葛红林会长把脉行业转型
钨价飙升考验新材料产业:葛红林会长把脉行业转型
2024年,中国钨产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飙升。数据显示,黑钨精矿价格全年平均达到13.65万元/吨,同比上涨14.09%,最高价更是触及15.66万元/吨的历史新高。仲钨酸铵(APT)同样表现抢眼,全年均价20.22万元/吨,同比上涨12.94%,最高价达到23.17万元/吨。
面对这一轮罕见的价格上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2024中国钨工业发展大会上指出,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钨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钨价上涨背后的产业逻辑
葛红林会长认为,2024年钨价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作为战略金属的钨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凸显。其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带动了高端钨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此外,环保政策趋严和资源枯竭也推动了生产成本的上升。
对新材料产业的深远影响
钨价上涨对新材料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作为硬质合金、高温合金等新材料的重要原料,钨价上涨直接推高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这也倒逼新材料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寻求替代材料或优化生产工艺。
葛红林会长指出,钨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他强调,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钨产业转型升级。这包括发展高性能钨基新材料、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以及拓展钨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钨价波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葛红林会长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钨产业转型升级。这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的钨基新材料,同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提升自主保障能力。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是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充分实现战略金属价值。在巩固传统应用领域的同时,积极开拓新能源、5G通讯、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
四是持续加强行业自律,积极维护良好产业生态。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展望2025年,钨价走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疲软等因素可能制约价格上涨空间。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及全球对战略资源争夺的加剧,钨作为关键战略金属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葛红林会长呼吁全行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推动中国从“钨业大国”向“钨业强国”跨越。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和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