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守护者:龙首山生态保护纪实
祁连山下的守护者:龙首山生态保护纪实
2017年,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揭开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篇章。作为祁连山的重要组成部分,龙首山的生态保护工作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严把生态流量关
在张掖市境内的黑河大峡谷里,分布着8座水电站。过去,由于对生态流量考虑不足,部分水电站存在下游河段减水甚至断流的现象。如今,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龙首二级水电站,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水利部门测算的流量保障下泄生态水。闸门下方加装了金属垫块,确保24小时持续放水。同时,电站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流量监测系统,所有数据实时传输至水务部门监控平台。
矿产资源开发整治
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另一大难题。在张掖市肃南县境内的神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烧柳沟煤矿,曾经的矿井已经完全关闭,矿区经过生态修复,重新披上了绿装。
“这座矿2015年就已经关停,但是没有清理废墟,在‘回头看’时被列入整改名单。”肃南县国土局副局长凯忠辉介绍说,2017年县上对这片区域全面清理,并进行人工恢复植被,“去年种的草籽有点稀,今年我们再一次人工种草,保证与周边环境一致”。
科技助力生态保护
为了解决保护区面积大、监管力量有限的问题,张掖市启动建设了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高分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构建起祁连山生态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平台。
“依托我国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我们会同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下设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智能化网络管理平台,以此来全面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化水平。”张掖市环保局局长马成介绍说。
工作人员的坚守
在龙首山,有一群人常年坚守在生态保护的第一线。他们每天穿行于山林之间,监测野生动物活动,检查植被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生态隐患。
“我们每天都要巡山,看看有没有非法采伐、偷猎的情况,还要监测动植物的生长状况。”龙首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李强(化名)说,“虽然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看到生态环境一天天变好,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生态环境的改善
经过持续的保护和整治,龙首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据统计,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已由31.4%增长至44.41%,森林蓄积量也有所提升。
“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在山间活动,一些以前很少见的鸟类也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李强兴奋地说。
龙首山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整个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树立了典范。未来,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这座“荒漠中的绿色明珠”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