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螺蛳粉:从街边小吃到百亿产业的逆袭之路
柳州螺蛳粉:从街边小吃到百亿产业的逆袭之路
2024年,广西柳州,平均每分钟就有100多万包袋装螺蛳粉从这里下线,发往全国各地。这个曾经只在广西街头巷尾飘香的小吃,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年产值超500亿元的大产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柳州奇迹”。
从街边小吃到百亿产业
柳州螺蛳粉的逆袭之路,始于2014年。这一年,柳州市政府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打造袋装速食螺蛳粉,推动这一地方特色小吃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此之前,螺蛳粉主要以街边小店的形式存在,虽然深受当地人喜爱,但始终难以走出柳州。
“放水养鱼”是当地政府对螺蛳粉生产者的引导思路。2014年,工厂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当地食药监部门就给办证,行业很快繁荣起来。“彼时主要是作坊式生产,大家‘各显神通’,研制配料、设备和包装。”在米粉行业耕耘20年的柳州人韦杨年回忆道。
随着袋装螺蛳粉的问世,柳州螺蛳粉开始插上科技和互联网的翅膀,迅速在全国走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其中袋装螺蛳粉151.97亿元,同比增长38.23%,全国实体店营业额206.8亿元,同比增长75.25%。
成功密码:标准化+创新+品牌
一碗看似简单的螺蛳粉,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供应链和严格的标准体系。一包螺蛳粉仅数百克,内容却“大有乾坤”:不同厂家的米粉、螺蛳汤制作手艺不一,酸笋、酸豆角、花生米、木耳等各式配料更是多达十余种。
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柳州市建立了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6个子体系564项标准。同时,柳州还通过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措施,为品牌化发展保驾护航。
在产品创新方面,柳州螺蛳粉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全市已有110多件涉螺蛳粉的科技创新专利,除了传统的袋装螺蛳粉,还开发出螺蛳米饭、螺蛳火锅等新产品。柳州正着力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设立螺蛳粉产业“院士工作站”。
带动就业与乡村振兴
一碗螺蛳粉,不仅带火了一个产业,更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目前,柳州螺蛳粉产业带动本地30多万人就业,其中农村人口20多万人,脱贫户达5500多户2.8万余人。
在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脱贫户覃保林从稻田里抓起一把螺算起“致富账”:他流转300多亩田进行标准化稻螺种养,400多亩地种植豆角、辣椒等,通过为螺蛳粉产业配套,年收入数十万元。
扬帆出海,香飘世界
柳州螺蛳粉不仅在国内走红,更开始征服海外食客的味蕾。目前,柳州螺蛳粉已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实现出口额824万美元,同比增长89.86%。广西定下新目标:2025年出口总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以上。
在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柳州螺蛳粉原料产业基地,村民在种植辣椒(无人机照片,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螺蛳粉的海外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电商部总监赵冲说,公司电商部门现有44名员工,平均年龄约25岁。今年公司计划入驻更多跨境电商平台,开展海外直播带货业务。
从街边小吃到百亿产业,从广西柳州到全球餐桌,柳州螺蛳粉的成功故事,不仅是柳州的骄傲,更成为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