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如何避免心理矛盾?这份育儿指南请收好
二胎家庭如何避免心理矛盾?这份育儿指南请收好
周末,和闺蜜约好带她俩儿子去看电影。
"我不要看电影,要去城堡城玩。"
才到电影广场楼下,闺蜜的小儿子沐沐就开始临场变卦。
此时哥哥琪琪也开始用力反驳:"不行,我就要去看电影!"
两兄弟互不相让,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每次安排好的活动,都会在两兄弟的争执哭闹中流产。
反观平日,两兄弟总喜欢事事对着干。
琪琪说吃汉堡,沐沐就非得吃火锅;琪琪说画画,沐沐就一定得去溜冰……
二胎或多胎家庭中,老大老二或老小,这种相互竞争的画风,不在少数。
二胎家庭中的心理矛盾
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近态竞争",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博主@无才姐曾这样解释"近态竞争":兄弟姐妹之间彼此绕道的近距离竞争。
为何弟弟妹妹出生后,孩子的性情变化如此之大?
原来,如果家长前期工作没有铺垫好,弟弟妹妹的出生,会让大孩子有不安全的感觉。因为对于大孩子来说,在没有弟弟妹妹之前,爸爸妈妈的爱100%是他(她)的。一旦有了弟弟妹妹,这份100%的爱变成了50%,甚至可能更少。这种感觉,有时大人都不接受和喜欢,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建议:有了老二后,一定要给予老大更多的爱与关注。因为只有当老大感受到更多满满的爱时,才会把爱回流到老二身上。
如何公平对待两个孩子
不对比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当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把孩子进行对比,比如我们会说:"你看看哥哥做得比你好,比你聪明。""你看看弟弟多听话,我更喜欢弟弟"等等。这些我们无意的话语,总能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打击。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所以说家里有两个孩子我们应该公平对待,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孩子的优点。保持沉默,适当引导
家里有两个孩子,那么两个孩子打架是不可避免的。通常在两个小孩打架的时候,家长总喜欢指责老大说为什么不让着弟弟妹妹,会习惯性地站在弱者的一方去谴责强者。但是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应该干涉孩子之间的矛盾,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确保给每个孩子的单独时间
当家里有老二的时候,大家的更多心思和精力都在老二身上,老大就会因此得到冷落。所以家长在关注二宝的同时不能忽视老大,不能让老大感觉到因为老二的到来抢走了自己的爱。家长可以多花一点单独的时间来分别陪伴每个孩子,使孩子觉得家长没有忘记自己,依旧爱着自己。合作互助
要有意识地培养两个孩子的合作精神,不要把一件事只给一个孩子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而不给对方做。要把事情分给两个孩子,让他们团结合作。一方面可以让两个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公平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两个孩子的合作精神和默契。
如何帮助大宝接受二宝
提前铺垫(预热)
这里说的铺垫,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我们准备给你生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这样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宝觉得二宝对他很重要,让她从心底里想要个弟弟或妹妹。我们可以平时多鼓励大宝和别的小朋友玩,让孩子体会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可以让她看看其他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得多么融洽。家长再趁机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和小朋友玩,羡慕人家有弟弟妹妹,那你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吗?"参与迎接二宝的过程
妈妈怀孕之后,可以多和孩子聊聊肚子里的宝宝,经常让她摸摸妈妈的肚子,告诉孩子"你也这样在妈妈肚子里住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带着大宝去产检,借助医疗手段让她看看肚子里的小宝宝。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一下和弟弟或妹妹玩耍的场景,让她对将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一起照顾二宝
二宝出生后,要让大宝参与照顾二宝的过程。比如,告诉她:"这件衣服是你小时候穿的,现在你长大了,就把它给妹妹穿吧。"或者让大宝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邀请大宝一起给二宝穿纸尿裤,帮忙拿奶瓶,丢脏纸尿裤,等等。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拉近大宝和二宝的关系,还会让大宝感到自豪,觉得自己能够和父母一起照顾弟弟或妹妹。但是,参与并不意味着孩子每次都要做到位,即使做得不好,也要给予鼓励。如果孩子不想做,千万不要强求,以免给两个孩子制造矛盾。多跟大宝表达爱
很多家庭在没有二宝前,全家人都是围着大宝转,有了二宝之后无意中冷落了大宝,会让孩子心理有很大的落差,其实对于大宝来说,最担心的不是家里多了个孩子,而是担心因为家里有了小宝宝爸爸妈妈不爱她了。所以在有了二宝之后,更要多拥抱大宝,多表达对她的爱,也可以在二宝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在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爸爸妈妈和大宝单独的活动:比如去公园玩,或者出去吃饭,或者其他的活动,不厌其烦地告诉她:爸爸妈妈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多了,但是对她的爱是永远不变的。这样反复地表达和确认,可以让大宝更有安全感。两个孩子不要区别对待
过去很多多子女的家庭传统的观念是老大要让着小的,经常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孩子之间的矛盾加剧。所以家长对于孩子不要区别对待,更不要强行灌输"哥哥姐姐就要让着弟弟妹妹"的观念,兄弟姐妹之间在小时候出现冲突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家长越不偏袒二宝,越有利于大宝对于二宝的接纳和爱护。
不同性别组合的教育建议
英国一项研究访问2116对拥有不同子女组合的家庭,邀请父母根据子女的行为,例如容易照顾程度、包容性、礼貌行为举止等,为子女评级。研究得出有以下结论:
姐妹组合
研究中幸福感最高的组合,所有项目中得分最高。一对姐妹花从小手拉手一起玩玩具、扮靚靚,感情十定相当亲密。而女孩子天生较会关怀别人,也会体贴父母,绝对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研究发现,姐妹也能够让家庭成员更开心、更乐观,所以有兩個女兒的家庭相對氣氛和睦同幸福。兄妹组合
媽媽們較傾向的兄妹組合,長兄通常都會較懂事,在嬌小的妹妹面前,小哥哥也會展露出保護弱小的男子氣慨及責任心。媽媽理想中的畫面,當然是哥哥照顧妹妹,妹妹依賴哥哥的友好關係;但也有些時候,兄妹之間發生爭玩具、吵架的情況,哥哥可能會嫌棄柔弱的妹妹太麻煩。隨著年歲漸長,哥哥還是會照顧及包容妹妹。姐弟组合
女孩子天生就有母性,懂得照顾及关怀別人,所以大部份姐姐都會對弟弟呵護備至,讓媽媽十分放心。有時候,姐姐更會充當管教弟弟的角色,甚至比媽媽更上心呢!兄弟组合
父母都覺得男孩子比較活潑好動,如果家裡有一對男孩,可能會把家裡拆了。男孩子的情緒沒女孩子敏感,相處模式較直來直往,容易「由細打交打到大」。當兄弟長大後,仍然保留對家庭及兄弟間的歸屬感,願意保護父母,對家庭亦有承擔。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需求。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安全感。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成长。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二胎家庭都能成为幸福和谐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