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卫健委推荐:新冠康复期健康指南
苏州市卫健委推荐:新冠康复期健康指南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康复期的健康管理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康复期健康管理指引》。本文将围绕这份权威指南,为大家提供详细的康复期健康管理建议。
适用人群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及专家建议,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任意一条且其他症状明显好转时,即已进入恢复期:
- 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Ct值均≥35;
- 连续三天开展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居家隔离满7天时,未使用退烧药情况下,发热症状消退超过24小时。
常见症状管理
呼吸急促(气短)
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呼吸急促较常见。可以尝试以下体位来缓解症状:
- 俯卧位:腹部朝下躺平(俯卧)可以帮助缓解呼吸急促;
- 前倾坐位:坐在一张桌子旁边,腰部以上前倾,头颈趴在桌面的枕头上,手臂放置于桌子上,或者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手臂放置于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 前倾立位:立位下,身体前倾,伏于窗台或者其他稳定的支撑面上;
- 背部倚靠立位:背靠墙壁,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足距墙约30cm,两腿分开。
需要注意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
- 轻微活动后即出现非常明显的气短,采用任何缓解呼吸急促的姿势后都无法改善;
- 静止时呼吸急促程度发生改变,且采用任何呼吸控制技术后都无法改善;
- 在某些姿势、活动或锻炼期间感到胸痛、心跳加速或头晕;
- 出现面部、手臂和腿部的无力,尤其是在一侧身体上出现。
咳嗽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一般的轻度咳嗽可以不用治疗。若痰多或痰不易咳出,可服用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桉柠蒎胶囊、羧甲司坦等祛痰药。如咳嗽以干咳为主,可以服用右美沙芬、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抗组胺药等。
在中医药方面,若伴有咽部疼痛或者咳嗽(尤其干咳为主),没有其他症状表现,可以服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饮,以化热生津,润肺止咳,也可以采用刮痧等中医外治疗法。若咳嗽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或睡眠,或持续3周以上,建议到医院就诊。
乏力
感到机体乏力或自觉疲乏,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是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最常报告的症状。建议保持日常生活节奏规律、确定活动优先顺序、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症状较轻微而无呼吸困难,常规进行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可适当予以补气药物的治疗,如百合、桔梗等药物补益肺气,宣畅气机。若出现呼吸困难不能缓解,需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可以采用泡洗等中医外治疗法,取生姜3片(约一元硬币大小)加艾绒5克、盐5克,共煮10分钟,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控制温度在40-43℃,保持此温度泡洗约30分钟,每日一次。以微微汗出为宜,不可大汗淋漓。如果有心脏病,泡洗时间需要减半,切不可时间过久。若出现呼吸困难不能缓解,需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失眠
感染新冠病毒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眠浅、多梦等症状。建议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确保所处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和噪音干扰。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尼古丁、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可以尝试冥想、正念减压疗法、芳香疗法、太极、瑜伽和音乐等放松技巧。也可用中药泡洗等方法。
疼痛
新冠病毒感染及恢复的过程中,多会出现骨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咽痛等疼痛表现。对于关节、肌肉或全身疼痛,可以随餐服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镇痛药。对于咽痛,可以使用金喉健、薄荷含片等药物治疗。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轻疼痛症状。听放松的音乐或冥想也有助于缓解疼痛。调整日常活动的节奏是控制疼痛的关键之一。也可以采用热敷、刮痧等中医外治疗法。若出现明显胸痛,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心悸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阶段,部分患者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此时建议应注意多休息,调节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应该加强自身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若心悸症状明显,每分钟搏动持续超过100次、小于60次,或出现不规律搏动,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查明病因,并采取措施。
声音问题
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咽喉疼痛、刺激性咳嗽和咽喉部积痰的感觉,需要经常清嗓。还可能会出现声音微弱、带喘气声或沙哑,尤其是在医院使用过呼吸机后。建议补充足够水分,全天少量多次进水,以尽量保持声音正常。不要使声音紧张。不要用耳语音量说话,因为这会使声带紧张,也尽量不要高声说话或喊叫。吸入蒸汽(用毛巾遮盖头部后从装开水的杯中吸入蒸汽)10-15分钟,可以缓解干燥和滋润声带。
生活方式建议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
-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
- 适度进行户外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饮食营养指导
优化日常饮食结构,实现食物品种多样化,增加免疫力。选择一些含益生菌的奶制品,注意粗细搭配、丰富主食,增加红薯、山药、紫薯等薯类食品摄入;烹调时多用橄榄油、亚麻籽油代替大豆油以控制油脂;并喝一些药食同源的药膳汤,如黄芪炖乳鸽汤、银耳莲子汤等替代普通的西红柿蛋花汤、紫菜汤。
补充增强免疫力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包括来源于油、蛋、奶、大豆等食物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调整肠道菌群的益生元和益生菌以及抗氧化剂四大类。
特别提出,很多老年人在新冠肺炎康复期,因蛋白消化不好会出现胀肚等情况,可每天摄入10至20克左右乳清蛋白粉,达到补充蛋白质的目的。这10至20克并不是定量,康复期患者可根据自己身高体重调配。
在蔬菜、水果和瘦肉中,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果感到焦虑,比如在疫情一线紧张、忙碌的医护人员,可通过补充一些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等水溶性维生素,起到抗疲劳、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获取益生元和益生菌这类营养素,可通过含益生菌奶制品、粗粮和薯类进行补充。若康复期患者在接受治疗中使用了抗生素,影响胃肠道消化,有类似便秘、经常上厕所或排便不成形问题,最好根据自身情况,补充一些益生元或益生菌制剂。
对于抗氧化剂,由于花青素、大蒜素等各类保健品争议较多,且针对不同患者的作用也不够确切,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补充。
正确选择奶及奶制品 有效摄取优质蛋白质。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和人体比较相近,利于人体吸收,是帮助各类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首选营养素。所以在指导中,对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重症患者、一线工作人员和一般人群,均提出了摄入足够奶及奶制品的要求。
特殊人群如何选择奶及奶制品。有一些人对牛奶及其成分不太耐受,如乳糖不耐受,或是对奶制品中的酪蛋白不耐受,喝完牛奶会有腹泻等反应。这些人食用其他奶制品的目的不是补充益生菌,而是帮助自身消化吸收。此时可用酸奶替代牛奶补充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如果想提高免疫力,最好选择含有益生菌这种有活性,且有一定功能的菌奶制品。然而,不同益生菌的功能各不相同。而人体肠道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个体差异也较大,所以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奶制品摄入。
运动康复方案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活动开始,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推荐使用Borg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来监测身体状况,并强调了科学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最关键是根据特定的时期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运动康复师孙扬博士认为,总体来说,“阳康”后前两周即恢复的早期阶段,要以低强度的牵拉、低强度的步行、轻量家务劳动为主;再持续两周的中期阶段,可加入一些中等强度的力量练习、有氧练习等;“阳康”一个月后,才可逐步开始重返感染前的运动状态。
要做到“循序渐进”,孙扬介绍,根据WHO《康复指导手册: 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建议,在RPE评分的辅助下,可以将恢复锻炼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是为恢复锻炼做准备,有控制的呼吸练习、温和的步行、拉伸和平衡练习等较为适宜,RPE分数为0-1;第二阶段,可进行低强度活动,散步、轻微的家务、园艺工作等,将RPE分数控制在2-3分,在能够胜任的情况下,每天逐步增加运动时间,且在此阶段保持至少7天且没有出现劳累后不适,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三阶段可尝试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慢跑、上下楼梯等,此时RPE评分为4-5分;第四阶段则可进行具有协调和有效技能的中等强度练习,例如:跑步、自行车、游泳等,RPE评分控制在5-7分;而第五阶段则可回归到基线练习,能够完成感染新冠之前的正常锻炼了,此时RPE评分已达8-10分。
除了找到适配的运动阶段,保证运动“适度”也很关键。如果你在一次运动后,觉得身体极度疲劳,这样的疲劳需要24小时以上才可恢复,并且可能伴随有注意下降、精力减退、睡眠质量不佳、肌肉关节疼痛等表现,则可能意味着运动强度超过了身体当前的承受能力。孙扬建议,此时应休息,直到疲劳完全恢复,再按照WHO推荐的5步运动康复方案来调整运动安排。
“通常年龄越大的人身体免疫能力及基础运动能力也会更弱,所以恢复锻炼的过程中,更需要逐步、渐进地开始。”李云霞强调,此外,还应尊重个体差异,“不排除自己的恢复可能比他人更慢,我们要做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