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央视揭秘法显归国后的译经活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央视揭秘法显归国后的译经活动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tv.cctv.com/v/v1/VIDELM7Ji3JH1XWZw6EXxHNZ141009.html
2.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2522738/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395074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1%93%E5%9C%BA%E5%AF%BA/7537809
5.
http://news.sina.com.cn/o/2016-07-04/doc-ifxtscen3284768.shtml
6.
https://fo.ifeng.com/special/faxian/zhiuxinbaodao/detail_2012_09/10/17490107_0.shtml
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A411w7xq/
8.
https://www.istitutoconfucio.unimi.it/zh-hans/evento/%E6%B3%95%E6%98%BE%EF%BC%9A%E4%BA%94%E4%B8%96%E7%BA%AA%E6%97%B6%E5%89%8D%E5%BE%80%E5%8D%B0%E5%BA%A6%E7%9A%84%E4%B8%AD%E5%9B%BD%E9%AB%98%E5%83%A7/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6%98%BE

近日,央视播出的大型佛文化类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以精良的制作团队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高僧——法显的传奇人生。这部纪录片采用实景拍摄与CG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法显大师的艰难取经之路。

公元413年,一位年逾花甲的僧人历经千辛万苦,从印度带回了大量佛经戒律,回到了祖国。他就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归国后的法显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译经工作中。他选择的译经地点,就是当时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道场寺。

道场寺位于今天的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始建于东晋太宁元年(323-325年),由司空谢石所建,因此也被称为谢司空寺或谢寺。这座寺院在东晋时期与庐山东林寺并称为南方佛教的两大中心。

法显在道场寺的译经活动堪称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翻译的第一部重要经典是《摩诃僧祇律》,这部律典对于规范中国佛教僧团的戒律具有重要意义。据《摩诃僧祇律》所附〈后记〉记载,法显是在义熙十二年(416年)十一月开始,与来自天竺的禅师佛驮跋陀在道场寺共同翻译这部经典,直到义熙十四年(418年)二月末才完成。

除了《摩诃僧祇律》,法显还翻译了《方等大般泥洹经》。据《出三藏记》记载,这部经典是在义熙十三年(417年)十月一日开始翻译,到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完成校订工作。这部经典对于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其中关于“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法显的译经活动不仅限于上述两部经典。据史料记载,他还翻译了《杂阿毗昙心论》等其他重要佛经。据统计,法显一生共翻译佛经6部24卷,总字数达到100万字,这些经典对于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显的贡献远不止于译经。他撰写的《佛国记》(又称《法显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详细记录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的游记,对于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同样享有盛誉。

法显不畏艰险、舍生求法的精神,不仅鼓舞了历代的佛教信徒,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一种象征。正如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所展现的,这位伟大的僧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求法精神,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