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巴拉尼协会解读:颈椎头晕治疗新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巴拉尼协会解读:颈椎头晕治疗新指南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8
来源
1.
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search?keyword=%E9%A2%88%E7%97%9B
2.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48843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4775
4.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ervical-spondylosi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0792
5.
https://apps.medtrib.cn/media/phone/post/app/8ff7ccc2-a570-4d1c-8b9a-1d19971c2c3c.html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443568
7.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ervical-spondylosis/symptoms-causes/syc-20370787
8.
http://www.news.cn/tech/2023-05/09/c_1129599304.htm

巴拉尼协会最新发布的《颈性头晕立场》对颈性头晕的定义、机制和诊断标准进行了梳理和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巴拉尼协会的立场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颈椎头晕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01

巴拉尼协会关于颈性头晕的立场解读

巴拉尼协会在2022年1月发布的《颈性头晕立场》中,对颈性头晕(cervical dizziness)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梳理。协会认为,颈性头晕综合征使用“颈性眩晕”时,与大部分患者的实际表现不符,使用“颈性头晕/眩晕”太繁琐,不建议使用“颈性眩晕”或“颈性头晕/眩晕”;由于颈性头晕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能定论,支持头晕源于颈部的假说缺乏有力证据,同时,临床上没有特异的诊断试验,使用“颈源性头晕”时意味着头晕一定源于颈部,显然是不成熟的;所以巴拉尼协会建议使用“颈性头晕”,提示头晕可能与颈部异常有关。

协会还指出,对于临床上有颈部疼痛、颈椎病并同时有头晕症状的患者,怀疑其头晕可能是由颈椎疾病引起时,从科研的角度出发,可以使用颈性头晕概念,但是不包括颈椎退行性变压迫椎动脉。2022年巴拉尼协会颁布的《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标准》,将转颈引起的椎动脉受压导致的眩晕/头晕命名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并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取代了“弓箭手综合征”“弓猎人综合征”及“椎动脉旋转闭塞综合征”。

02

颈椎头晕的最新研究进展

颈椎头晕,也称为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 CV),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眩晕、颈肩部疼痛、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颈性眩晕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颈椎病患者中有眩晕症状的高达50%~65%,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CV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 本体感受器异常:1955年,英国资深内科医生Ryan和Cope提出,上颈部区域受损关节受体感受器的异常传入信息可能导致眩晕。颈部本体感受器密集地分布在C1~C3上下关节突关节周围和颈部深层肌肉,当这些感受器因创伤、肌肉疲劳、退行性变化或炎症而功能失调时,不能准确地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颈椎的位置信息,从而影响头部和身体的姿势控制,导致头晕。

  2. 颈部结构异常:颈椎退行性变、畸形等病变会导致颈椎的稳定性受损,进而影响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结构异常可能通过直接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和血管,引起眩晕和不适感。

  3. 交感神经兴奋:颈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刺激可引起脑皮质、下丘脑等血流减少,导致眩晕。研究显示,颈部疼痛会影响颈部本体感受器的正常放电而改变本体感觉传入。

  4. 椎动脉病变:由于椎动脉其走形的特殊性,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椎动脉的供血,从而导致颅内血流受阻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引发眩晕症状。椎动脉的血供对前庭耳蜗器官末端小动脉的血供有影响,导致其神经和轴突因缺血而出现反应,引发异位放电并增加兴奋性,进而导致眩晕等症状的出现。

  5. 偏头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颈性眩晕和偏头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许多患者同时出现这两种症状。由Yacovino和Hain两位学者2013年提出了“偏头痛相关性颈源性眩晕”的假设,颈性眩晕和偏头痛患者在神经递质水平上存在共同的异常,神经元兴奋性增加或抑制性减弱,从而影响头痛和眩晕的发生。

03

颈椎头晕的治疗方法

颈椎头晕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解剖结构而定。

  1.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解除压迫,如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等。

  2.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前庭神经镇静剂(如地西泮、氟硝西泮)、血管扩张剂(如氟桂利嗪、倍他司汀、尼莫地平)、抗胆碱药物(如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异丙嗪、阿托品)等。其中,氟桂利嗪(西比灵)是临床中常用的选择,它通过阻断钙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超量转运,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血管痉挛,改善血液供应,减轻眩晕症状。

  3. 物理治疗:包括超声疗法、短波疗法等,可以消除或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康复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法整复、机械牵引等,通过纠正颈椎解剖结构错误,减轻局部肌肉痉挛,改善血管受压,从而改善供血。

  4.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与肝、脾、肾三脏虚弱以及痰、风、瘀、火等病理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例如,胡军将眩晕分为痰湿中阻型、精髓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气虚血滞型、寒凝督脉型,分别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河车大造丸、天麻钩藤饮、通窍活血汤、桂枝汤进行加减。邓振兴等用益气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斑块的形成,改善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04

自我护理和预防

除了专业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护理和预防:

  1.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定时休息并活动颈部。

  2. 使用合适的枕头,选择高度适中(压缩后约9-10厘米)、硬度适宜的枕头,支撑颈椎生理曲度。

  3.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空调直吹或受凉。

  4. 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锻炼,如放风筝、打羽毛球、游泳等,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

  5. 使用热敷、冷敷等物理疗法缓解颈部肌肉酸痛。

  6.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7.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低头玩手机或在电脑旁工作。

  8. 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应确保屏幕位于眼睛水平或略低的位置,以减少颈部压力。

  9. 定期进行颈部按摩和伸展运动,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10. 如果出现颈部疼痛或头晕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总之,颈椎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巴拉尼协会的最新立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同时,患者也应重视自我护理和预防,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进行适当的锻炼,降低颈椎头晕的发生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