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了?这些安眠药副作用你必须知道
失眠了?这些安眠药副作用你必须知道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其中许多人选择服用安眠药来改善睡眠。然而,安眠药虽然能短期内帮助入睡,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长期使用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安眠药的七大副作用
记忆力衰退: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安眠药可使记忆力和智力衰退,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为显著。65岁以上的人如果经常服用安眠药,不仅会影响大脑平衡和保持头脑清醒的能力,还会增加跌倒致骨折的危险。
睡眠紊乱:服用安眠药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睡眠不同,往往会导致噩梦频多、早醒,白天还会感到乏力昏沉、嗜睡,严重影响人体精力和体力的恢复。
呼吸抑制:安眠药的镇静作用可延长呼吸暂停时间,对于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即使是最小剂量也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加重,甚至死亡。
精神异常: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人可能出现暴躁、易怒、头痛、自私、固执等精神异常状态,还可能引发抑郁症。
药物依赖:多数患者在服用安眠药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就难以入睡或整夜不眠,且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才能维持效果。
宿醉现象:如果服用某种安眠药,夜间睡眠得到了明显改善,而白天却还会昏昏沉沉、头脑不清醒的现象,这就叫宿醉现象。
可能导致死亡:所有药物都有毒性,安眠药也不例外,如果大量使用可能会直接导致死亡。
如何正确使用安眠药?
遵医嘱用药:安眠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短期使用:专家建议,短期失眠患者用药2周后就可以停药;慢性失眠患者即使需要长期服用,也应采取间歇性用药的方式,避免每天连续服用。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失眠类型选择不同作用时间的药物。入睡困难者可选用超短效类药物,维持睡眠困难者可选用短效或中效类药物,早醒者可选用中效或长效类药物。
注意用药安全:服药后6-8小时内不驾车、不进行精密操作和高空作业。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非药物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这是目前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改变影响睡眠的消极想法和行为来改善睡眠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 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
- 睡前不要大量进食或饮用大量液体
- 保持卧室环境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 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泡热水澡、听轻音乐或做深呼吸练习
运动疗法: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要避免在睡前几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营养均衡,三餐要按时进食,让身体有正常的能量消耗,而晚餐要少吃一些,并且要注意晚餐摄取的时间。不要过晚吃晚餐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导致睡眠质量变差。失眠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机体不断自我修复,一旦修复不了就需要通过天然的营养素如钙、镁、叶酸、色氨酸、γ—氨基丁酸、维生素C等来帮助机体自我修复,这些营养素都是有助于睡眠的好帮手,可通过饮食或者营养补充剂的方式来摄入。这些营养素的饮食来源主要有:奶类、豆制品、鱼类、坚果、粗粮、绿叶蔬菜、水果、香蕉、瘦肉、小米、紫菜、海带、骨髓等食物。由此可见,食物多样性、均衡饮食对保持好睡眠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减压放松:学会管理压力,睡前不要思考工作相关的事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
光照疗法:如果入睡太早或醒得太早,可以尝试在傍晚接受自然光照射,或使用光疗箱来调整生物钟。
总之,安眠药虽然能短期内改善睡眠,但其副作用和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并积极尝试非药物治疗方法。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解决失眠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