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率居高不下,高热量食物成罪魁祸首?
儿童肥胖率居高不下,高热量食物成罪魁祸首?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已高达23.4%,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32.7%。儿童肥胖不仅影响个体健康,还会带来长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预计2025-2092年,我国因肥胖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将达210亿元,间接成本将达218万亿元。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困扰和孩子们的健康危机。
儿童肥胖问题的日益严峻,与高热量食物的广泛摄入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快餐、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随处可见,这些食物往往口感好、价格实惠,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长期食用这些高热量食物,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研究表明,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不吃早餐、饮用甜饮料、油炸食品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均是儿童早期超重的风险行为。高脂肪摄入会导致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超重。较高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儿BMI。
儿童肥胖带来的危害是全方位的。首先,它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超重肥胖儿童及青少年的高血压风险较高,且其危险程度随肥胖程度的增高而上升。此外,血脂异常也常发生,主要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浓度升高、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和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浓度降低,长此以往,还可能引起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增加成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其次,儿童肥胖还会引发一系列内分泌问题。肥胖儿童常伴有亚临床胰岛素抵抗(相当于糖尿病前期),易出现皮肤褶皱处的色素沉着(黑棘皮症),且儿童时期的严重肥胖会增加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肥胖的青春期女孩更易出现雄激素过多症和早发性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青少年易出现性早熟、身高与骨龄加速增长,影响其长期发展。
此外,儿童肥胖还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超重肥胖带来外观的改变,时常影响着小朋友的情绪。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及青少年其心理更为敏感自卑,易患抑郁、焦虑,有时会影响进食模式,出现暴饮暴食或进食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儿童肥胖这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首先,要从饮食结构入手,均衡摄入各类营养。日常膳食要做到食物多样,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保证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做到吃饭八分饱。尽量选择天然、新鲜食材,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保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必要时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在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应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同时,膳食结构应有利于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适当增加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
其次,要重视体育锻炼。儿童应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跑步、游泳等;每周3次进行增加肌肉力量的运动,如拔河、跳绳、双杠支撑、弹力带运动等;每周三次增加促进骨骼健康的运动,如跑步、跳绳、跳远、跳格子、篮球等。
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至关重要。睡眠时间的长短对小儿体重仍有一定的影响。与睡眠充足的儿童相比,睡眠受限的儿童瘦素水平下降,而胃饥饿素水平上升,导致主观饥饿,从而导致更多的食物和加糖饮料的摄入。睡眠持续时间小于9h(10岁或以上儿童)、不到10h(5至10岁的儿童)、不到11h(小于5岁的儿童),其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可增加58%。睡眠时间每增加一小时,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就会降低9%。男童睡眠时间的减少和肥胖之间的联系比女童更强。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胃热火郁证: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痰湿内盛证: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喜卧懒动,舌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要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遵循首重脾胃的原则,兼顾合并症,因人因时因地施食。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儿童青少年要选择适宜的食物,因地制宜进行食养。如西北高原地区,多见寒冷干燥气候,饮食上宜多选择温阳散寒的牛羊肉等食物,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潮湿,饮食上则宜清淡,可多食蔬菜、水果、鱼虾、豆制品等食物。肥胖儿童青少年应顺应四时,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养原则。
儿童肥胖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为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要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的校园环境;社区要提供运动场地和健康服务;医疗机构要提供专业的治疗和指导。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遏制儿童肥胖的蔓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