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美古镇:南宁的文化瑰宝如何被守护?
扬美古镇:南宁的文化瑰宝如何被守护?
近日,《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了广西南宁扬美古镇的保护工作,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南宁市的历史文化名村和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扬美古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近年来,南宁市首部古镇保护条例的出台,为这座千年古镇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创新立法:为古镇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南宁市扬美古镇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南宁市首部针对古镇保护的专门法规。《条例》科学划定了古镇的保护范围,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并明确了各自的保护要求。
在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必须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不得擅自改建或拆除。建设控制地带则要求新建建筑与核心保护区相协调,环境协调区则注重控制建设规模和保护自然景观。
大手笔投入:让古镇焕发新生
自《条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已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用于古镇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古建筑修缮。目前,古镇内10处不可移动文物和31栋古建筑已完成修缮,主干道、水体、街巷步道、电线网线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全面改造提升。
共治共享:激发全民参与保护热情
为了确保古镇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扬美古镇创新建立了“七彩”志愿服务队,每天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村民们还自发修订村规民约,新增7条保护规定,明确19项禁止行为,真正实现了古镇保护的全民参与。
保护与利用:实现良性互动
在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积极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例如,鼓励开办博物馆、传统手工作坊,制作民间工艺品和传统特色食品。一些村民通过租赁闲置房屋、合作入股等方式,对历史建筑进行统一利用,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挑战与展望
尽管扬美古镇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而进行的“拆旧建新”现象时有发生,古镇的交通便利度也有待提升。此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也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未来,扬美古镇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保护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古镇还将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让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扬美古镇的保护工作,不仅为南宁留住了历史记忆,更为全国古镇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这座千年古镇必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更多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