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析:从真题到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析:从真题到解题技巧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修辞手法的考查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据统计,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修辞手法相关题目占比逐年增加,不仅出现在选择题中,还常常出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中。因此,掌握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技巧,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比喻:最常见也最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中考中最常考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在考试中,比喻常常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识别比喻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真题再现:(2017年江西省中考题)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 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 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答案:A
解析:
B项使用了暗喻手法,将“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比作“富士山”,同时运用了夸张手法。
C项使用了比拟手法,将“失败”比作“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项使用了排比手法,通过三个相同句式增强表达效果。
解题技巧:
- 关注关键词:如“像”、“似”、“仿佛”、“是”等,这些词往往是比喻句的标志。
- 分析本体和喻体:确保两者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
- 注意区分比喻与比拟:比喻是“甲像乙”,比拟是“甲具有乙的特征”。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
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的修辞手法。在考试中,拟人常常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增加句子的生动性。
真题再现:(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
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屋子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舞姿都是人颤lì()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答案:句子运用了排比及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形象地表现了安赛腰鼓的艺术美;
解析:划线句子中,“屋子呼呼作响”赋予了非生物以人的特征,同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解题技巧:
- 关注动词:拟人句中常会出现描述人行为的动词。
- 分析特征:看是否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了人的特征或情感。
- 注意区分拟人与比喻:拟人是直接赋予特征,比喻是通过“像”等词建立联系。
排比:增强语势的有力工具
排比是将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一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在考试中,排比常常用于增强语势,突出表达效果。
真题再现:(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答案:(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解析:这道题要求运用排比手法进行仿写,需要保持句式一致,同时准确表达四季特征。
解题技巧:
- 观察句式:确保仿写句与原句结构一致。
- 注意逻辑:排比句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 增强语势:通过重复关键词或句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备考建议
- 熟悉常见修辞手法:重点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等中考常考类型。
- 多做真题练习:通过实际题目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考查方式。
- 学会分析与运用:不仅要能识别修辞手法,还要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 关注细节:注意修辞手法的细微差别,如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掌握修辞手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真题练习和不断积累,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在中考语文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