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理七宣村:毕摩文化遇上乡村旅游,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理七宣村:毕摩文化遇上乡村旅游,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引用
华夏经纬网
12
来源
1.
https://www.huaxia.com/c/2021/09/07/760791.s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5%A2%E6%91%A9%E6%96%87%E5%8C%96/8846623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6A08E8Z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1A03KTU00
5.
https://www.sohu.com/a/324321164_246796
6.
https://www.yndaily.com/html/2024/yunxinwen_1016/129768.html
7.
https://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detail/23903.html
8.
http://m.yizuren.com/yistudy/yxyjjx/47172.html
9.
http://m.yizuren.com/tradition/yzxyjjshd/42061.html
10.
http://m.yizuren.com/social/yxfz/39433.html
11.
https://www.lsz.gov.cn/wcls/lyzx/202405/t20240515_2676314.html
12.
http://m.yizuren.com/tradition/yzxyjjshd/42146.html

在大理祥云县七宣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毕摩仪式正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围坐在火塘边,认真聆听毕摩诵经祈福。这是七宣村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毕摩文化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毕摩文化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神秘的宗教仪式、丰富的文学艺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乡村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不仅可以观看毕摩仪式,还可以亲手制作毕摩面具、学习彝族刺绣等传统技艺,深度体验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宣村是一个拥有60余户、近300人口的彝族聚居村。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古树古建筑保留完整,而且村内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土陶制作、毕摩绘画、刺绣工艺、面具制作等多项特色民族文化技艺,“哑巴节”、火把节、赶灯会等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被命名为了“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大理州“艺术家第二居所”。

然而,在此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宣传,这里的美丽与独特少有人知。这一切的转变,离不开当地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运营,引进乡村“CEO”发展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能干的乡村经营人才,我们要找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禾甸镇宣传委员罗建平介绍,2023年七宣村按照“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团队运作”的思路,引进了有着乡村旅游经验的“95后”大学生赵勇志作为乡村运营职业经理人,以全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负责村庄核心区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资产管理、市场经营等工作,为七宣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乡村“CEO”赵勇志 供图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乡村“CEO”赵勇志和团队深入调研村庄的资源与优势,明确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依托村庄的“小而美”特点、丰富的彝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

盘活闲置资源、招引社会资本、探索村民入股……在赵勇志的推动下,七宣村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和村民合作,将闲置的传统院落改造成了民宿、餐饮、康养等旅游业态。同时,动员村民以集体资源、资产入股,参与到全村的旅游开发中来,开展餐饮服务、文化演出、农产品销售等活动。此外,村里还利用“哑巴节”、土陶、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举行文化脸谱彩绘、土陶制作体验、篝火狂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深入体验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宣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里的山水、这里的民族风情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都自带乡村旅游的‘流量密码’。”赵勇志说。为了进一步提高七宣村的知名度,他们还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邀请博主、旅游达人等前来体验,将这个小村庄的美丽与独特之处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2023年8月,赵勇志在社交媒体上对七宣村的倾力推介,吸引了在浙江台州工作的瑜伽老师宇庭的注意。于是,这位从事健身瑜伽教学及培训10余年的瑜伽老师来到七宣村,在村里经营起了瑜伽小院,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学生前来学习、培训、旅居,感受乡村度假的“松弛感”。“来到乡下,远离城市的喧嚣,和一群同频共情的人相聚在小院,这样的时光太珍贵了。”宇庭说。

在乡村“CEO”的专业运营下,如今的七宣村,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宇庭瑜伽小院一样的新业态入驻,为这个古老神秘的小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村已建成民宿6家、瑜伽培训室1家、咖啡屋1家、书吧1家、特色餐饮3家,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七宣村半数以上的村民通过餐饮、住宿、表演、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

然而,毕摩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文化内涵的流失,使毕摩文化沦为单纯的旅游表演。另一方面,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区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实现毕摩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对毕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确保其在旅游开发中不失本真。其次,应合理规划旅游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毕摩文化的神圣性和严肃性。最后,要注重社区参与,让当地村民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毕摩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毕摩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