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华主任:孩子上课抖脚,可能是多动症的表现
姜志华主任:孩子上课抖脚,可能是多动症的表现
专家解读:孩子上课抖脚,可能是多动症的表现
“医生,我发现我家孩子最近上课总是忍不住抖脚,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同学,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家长的担忧,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姜志华表示,孩子上课抖脚确实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多动症的表现之一。
多动症的典型症状
姜志华主任介绍,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其中,抖脚、敲桌子等小动作就是典型症状之一。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果长期存在且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就需要及时关注了。
导致抖脚的多重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呢?”面对家长的疑问,姜主任解释道,多动症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多动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有多动症史,孩子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脑部发育异常:大脑前额叶功能不足或神经传导物质(如多巴胺)失衡,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环境因素:孕期吸烟、饮酒、接触有害物质,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
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关系紧张、教育方式不当、学习压力过大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症状。
科学应对,助力成长
“那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姜主任给出了以下建议:
提供多样化学习环境:有些孩子在传统课堂环境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可以尝试通过游戏化学习、户外活动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制定明确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帮助他们建立时间管理意识。但要注意规则不宜过于严格,以免增加孩子的压力。
给予替代行为选择:当孩子出现抖脚等小动作时,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替代行为,比如握紧拳头几秒钟,或者轻轻拍打大腿,以缓解不适感。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限制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多动症症状。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迹象,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儿童医院进行评估和诊断。姜主任强调,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真实案例分享
小维今年10岁,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手和脚不自主抖动的症状。他曾被多家医院误诊为癫痫,服用药物后症状反而加重。在姜志华主任的诊室里,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确诊为抽动症。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指导,小维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习成绩和社交情况也有了提升。
姜主任提醒广大家长,抽动症和癫痫虽然都会导致不自主的肌肉运动,但两者在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准确的医学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家长切勿自行判断,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专家合作型儿童专科医院,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医院遵循“测评-医导-训-心理”诊疗路径,配备七大诊疗中心,采用“医教家心理结合康复模式”,为患儿提供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
姜志华主任最后强调,多动症并非洪水猛兽,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完全有可能克服这一挑战,健康成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切勿盲目责怪或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