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圆圆设计揭秘: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兔圆圆设计揭秘: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2023年央视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一经发布,便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配方原创的吉祥物IP,兔圆圆不仅展现了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更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兔圆圆的整体设计在中国白兔的基本特征基础上,融入了传统中国工笔的审美风格,并采用3D立体建模技术完成。其竖直的耳朵、微昂的脑袋、挺起的胸脯等细节,无不彰显出奋进向上的精气神。
最引人注目的是兔圆圆标志性的四颗门齿,这取自“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安徽模鼠兔”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为距今6200万年的早古新世,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先生发现并命名,化石现收藏于中国古动物博物馆。这一设计细节不仅体现了科学精神,更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就创造性地融入艺术创作中。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兔圆圆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生肖兔,更是凝结中国科学家求索精神的中国白兔“祖先”。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创新性表达。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陈湘波在设计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他每年都会花很大的精力关注传统十二生肖的绘画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如何让传统文化以新潮的方式融入新时代,怎样让年轻人更喜闻乐见地接触、了解、喜欢传统文化,是陈湘波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种创新性的文化表达不仅体现在兔圆圆的设计中,还延伸到了相关的文创产品中。例如,“萌寳BOBOTU”系列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兔子的雏形,突破传统绘画写实繁复的形式,将兔子的造型尽显体态憨厚且萌动的形态。该系列以“黑白粉”为基调,延续“萌寳TIGER”的“祥云”底座和磁吸翅膀,寓意为“兔飞猛进”,以表达对新一年的希冀与盼望。
艺术与科技的双重创新
兔圆圆的设计过程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双重创新。设计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受众喜好,结合专业设计团队的创意,最终呈现出既符合大众审美又具有高水准艺术性的作品。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体现在设计本身,更体现在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论上。
陈湘波表示,如果说艺术是他的事业,艺术公益则是他未来的使命。他通过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在艺术公益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创造全新的艺术公益场景。例如,艺术乡村联合行动以“萌寳TIGER”作为主视觉,配合活动设计衣服、折扇、胸章、口罩、速写本、帆布袋等周边文创。2023年,艺术乡村联合行动主视觉将结合“萌寳BOBOTU”进行优化提升。
兔圆圆的设计和推广,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它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