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庵糖球会:500年的甜蜜传承
海云庵糖球会:500年的甜蜜传承
正月十六,青岛的海云庵糖球会如期而至。这场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民俗盛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海云庵糖球会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庆典,更是一场承载着浓厚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民俗盛宴。
五百年的甜蜜传承
海云庵糖球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相传明朝时期,一艘载着一家老少的渔船在海上遇险,幸得一根巨大的圆木漂来,才使全家人获救。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神灵的庇佑,于是用这根圆木建造了一座庙宇,并命名为“海云庵”,取“海为龙天地,云是鹤家乡”之意。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海云庵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庙会上,商贩们纷纷摆出用山楂、红枣、山药等制成的糖球,叫卖声此起彼伏。由于庙宇附近盛产山楂,商贩们多用它做成糖球在庙会上叫卖。糖球是红的,而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大吉大利、驱邪避灾的象征,沿海渔民在出海前都习惯吃一串大红糖球,以此来象征一年的吉祥如意。糖球制作技术精湛,花色品种多样,久而久之,庙会上卖糖球的生意越来越火爆,海云庵庙会也以糖球而名扬四方,庙会也就被民众称为“海云庵糖球会”了。
糖球里的文化密码
糖球不仅是美味的零食,更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青岛,糖球会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糖球,如外裹型、内夹型和缤纷型等。其中,外裹型糖球会裹上瓜子、黑芝麻、葡萄干等;内夹型则会在山楂中塞入豆沙、草莓甚至肉馅;缤纷型则会用五颜六色的水果或巧克力做出各种可爱的卡通造型。
糖球的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以传统的山楂糖球为例,需要经过选料、清洗、去核、熬糖、蘸糖等多个步骤。熬糖的火候和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糖衣的酥脆和光泽。最后,将蘸好糖的山楂串放在风扇前吹干,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糖球就制作完成了。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进入21世纪,海云庵糖球会不断创新发展。2025年的糖球会更是采用了“2388”模式,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六,长达16天。活动期间,不仅有传统的糖球制作和民俗表演,还引入了现代元素,如功夫熊猫IP展、非遗手工艺展示等,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糖球会不仅是一个文化活动,更是一个带动经济发展的平台。据统计,2025年糖球会期间,大鲍岛会场单日最高客流超过45.7万人次,销售额接近3000万元。台东步行街在春节假期总客流量超240万人次,单日最高营业额达到4100万元。
青岛人的“年味”记忆
对于青岛人来说,糖球会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年的糖球会,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人们在这里品尝美食、观看表演、体验民俗,感受着浓浓的年味。糖球会期间,海云庵广场上人山人海,商贩的叫卖声、艺人的表演声、游客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画卷。
正如一位老青岛人所说:“不逛糖球会,就不算过年。”这句话道出了糖球会在青岛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云庵糖球会,这场延续了500多年的民俗盛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参与。它见证了青岛的发展变迁,承载着青岛人的集体记忆,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新时代的今天,海云庵糖球会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