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东坡的韧性人生:从黄州到儋州的三次贬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东坡的韧性人生:从黄州到儋州的三次贬谪

引用
百度
15
来源
1.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91d7722a644f024fb11e1f9d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8%B4%AC%E4%B9%8B%E5%9C%B0/13006309
3.
https://www.sohu.com/a/145132948_198184
4.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36426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IALA8NA05560VDQ.html
6.
https://www.sohu.com/a/621636606_121483831
7.
https://news.gmw.cn/2022-05/14/content_35733752.htm
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2NICCAB05562W29.html
9.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63ccfdf2f2d3.aspx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04/10/252017405_252017405.shtml
11.
https://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230215/190479.shtml
12.
http://www.qizhiwang.org.cn/n1/2022/0614/c422392-32446096.html
13.
https://www.chinanews.com.cn/m/cul/2017/05-19/8228409.shtml
14.
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05-%E8%8B%8F%E4%B8%9C%E5%9D%A1%E7%9A%84%E9%80%86%E5%A2%83%E5%93%B2%E5%AD%A6-%E4%BB%8E-%E4%B8%AD%E5%B9%B4%E5%8D%B1%E6%9C%BA-%E4%B8%AD%E6%8F%90%E7%82%BC%E7%9A%84%E7%94%9F%E6%B4%BB%E6%99%BA%E6%85%A7/id1753057374?i=1000665873811
1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14/c404064-32623295.html

苏东坡,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非凡的才华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之一。然而,这位天才文人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三次重大贬谪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在逆境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苏东坡面对挫折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韧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启示。

01

三次贬谪:从黄州到儋州

苏东坡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始于“乌台诗案”。1079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东坡因一封《湖州谢表》被新党构陷入狱,险些丧命。在御史台的牢狱中度过103个日夜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次打击成为苏东坡人生的转折点,也开启了他长达十余年的贬谪生涯。

黄州时期是苏东坡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里,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思考与感悟。然而,苏东坡的磨难并未就此结束。1094年,他再次被贬至惠州,随后更是被流放到荒凉的海南岛儋州,时年已62岁。

02

调整心态:将挫折视为人生经历

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苏东坡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韧性。他没有沉溺于自怜自艾,而是选择调整心态,将挫折视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在《自题金山画像》中,他以自嘲的口吻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看似戏谑的诗句,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官职的高低,而在于经历的丰富与内心的坚韧。

在惠州,苏东坡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态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而在儋州,他更是将这片荒凉之地视为第二故乡,写下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诗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03

付诸行动:在困境中寻找新出路

苏东坡不仅在心态上调整得当,更通过实际行动来应对挫折。在黄州,他开垦荒地,自号“东坡居士”,通过劳动来调节情绪。在惠州,他关注民生,修建水利设施,造福当地百姓。而在儋州,他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为海南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东坡的这些行动,不仅帮助他转移了注意力,避免了消极情绪的困扰,更让他在服务他人中找到了新的价值感。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在风雨中从容前行的态度,正是他心理韧性的生动写照。

04

保持乐观:用豁达心态面对人生

苏东坡的乐观精神贯穿其一生,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未消减。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他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儋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孤独的生活,苏东坡依然能保持乐观。他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学习方言,融入当地文化,甚至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东坡话”。这种积极融入生活、享受当下的态度,正是他心理韧性的重要体现。

05

苏东坡的启示:培养现代人的心理韧性

苏东坡的故事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挫折与困境。苏东坡应对挫折的三大策略——调整心态、付诸行动、保持乐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建设指南。

  1. 调整心态:将挫折视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不沉溺于自怜,而是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2. 付诸行动:通过实际行动来转移注意力,避免消极情绪的困扰,在服务他人中寻找新的价值感。
  3. 保持乐观: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东坡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心理韧性的教科书。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遭遇挫折,而是在挫折面前能够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这种精神,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照亮着现代人的心灵之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