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文化节:从花会到文化盛宴的三十二年变迁
菏泽牡丹文化节:从花会到文化盛宴的三十二年变迁
1992年4月,山东菏泽首次举办国际牡丹花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亲临现场。谁能想到,这场起初规模不大的花会,竟会发展成为如今享誉国际的牡丹文化节,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
2024年4月1日,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如期而至。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花会将历时两个月之久,从4月1日延续至5月31日,为历届之最。期间,菏泽各大牡丹园将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牡丹艺术展、牡丹形象大使选拔赛、人发风情节、书画名家作品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道出了牡丹的绝世风姿。在菏泽,这种“国色天香”被发挥到了极致。菏泽市现有牡丹栽培面积12万余亩,涵盖1237个品种,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菏泽牡丹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85%的份额,更远销日本、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何以成为“中国牡丹之都”?这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密不可分。菏泽地处黄河下游南岸,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牡丹生长。据史料记载,菏泽栽培牡丹的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菏泽牡丹已闻名全国,被誉为“曹州牡丹甲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菏泽牡丹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菏泽市将牡丹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建立了多个牡丹生产基地和基因库,与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牡丹品种选育、催花技术、鲜切花保鲜等科研项目。目前,菏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基地,拥有从观赏到药用、从食品到化妆品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的菏泽,不仅是一座“牡丹之城”,更是一座“文化之城”。每年的牡丹文化节,不仅是赏花的盛会,更是文化的盛宴。漫步在菏泽的街头巷尾,你不仅能欣赏到“花大盈尺”的牡丹,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言:“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在菏泽,赏牡丹、咏牡丹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承。
从1992到2024,从首届到第32届,菏泽牡丹文化节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国牡丹产业的发展。如今的菏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同分享这份“国色天香”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