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手术室管理:创新引领,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北医三院手术室管理:创新引领,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202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完成手术10.5万台,平均住院日降至4.44天,手术接台时间从2000年的1-2小时缩短到18分钟。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北医三院在手术室管理上的持续创新和精细化管理。
七大创新举措提升手术室效率
北医三院通过七大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手术室运转效率:
推广日间手术:自2010年起,北医三院开始探索日间手术,目前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已达25%。医院通过备案制简化流程,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并将日间手术占比纳入绩效考核。
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医院组建ERAS委员会,制定相关流程与方案,并牵头撰写国内首份ERAS团体标准。胸外科、骨科等先后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ERAS示范病房。
开放周末手术通道:为充分利用手术室资源,医院实行“七天服务制”。2021年全年完成周六、日择期手术超过10000台,数量逐年增加。
成立住院管理中心:通过快速便捷的一站式筛查,提前完成手术相关检查与评估,加快患者住院后的手术时间。
推动无痛医院建设:建立院科两级架构推进无痛医院建设,开发标准化疼痛评估系统,将全院病人疼痛变化情况可视化。
术中用血精益管理:建立智能输血系统,对全院临床用血进行精准预测与控制,从源头上实现智慧化管理。
手术室护理团队高效运转:设立手术协调员,由手术室护士长兼任,全权负责手术调度、动态分台、人员、器械、物品统一调配。
信息化建设助力管理升级
北医三院依托专业的信息软件系统,打造了“手术麻醉使用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质控工作信息化、效率监督随时化、绩效数据可视化。系统中病案首页、麻醉记录单、手术确认三单一致,支持字典化录入,提高了数据质量。同时,系统集合了手术室、输血、病理、ICU等相关部门的行为与数据,能够动态监测患者的用血、病理以及ICU治疗等情况,并实时显示手术进程。
严把质量关,建立巡查与反馈机制
为确保手术室管理质量,北医三院建立了严格的巡查与反馈机制。医院成立手术巡查小组,由医务、医控、院感、护理、药学、手术室、麻醉、总务、医工等部门组成,每月定期到各个院区的手术室进行巡查。巡查内容涵盖34项检查细目,包括围术期安全、用药安全、运行效率、患者核对、物品清点、标本管理、手卫生、无菌物品、灭菌监测、交接班、术前访视、毒麻药管理等。同时,医院建立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定期评估并要求进行改造。
患者体验:专业、高效、有温度
小红书上多位患者分享了在北医三院手术室的经历,普遍反映医院效率高、医生专业、护士态度好。一位患者提到:“手术打麻醉时,手术室的姑娘看到我紧张,及时握住我的手,让我拉着她,真的太暖了!”另一位患者表示:“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医生技术好,术后恢复也很快。”
北医三院手术室管理的成功经验,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患者的实际体验中。其创新管理模式和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其他医院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