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慈禧太后与八国联军:从宣战到议和的历史转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慈禧太后与八国联军:从宣战到议和的历史转折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B%E5%9B%BD%E8%81%94%E5%86%9B%E4%BE%B5%E5%8D%8E%E6%88%98%E4%BA%89/10056574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5%9C%8B%E8%81%AF%E8%BB%8D
3.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tyjzz/2005-01-10/27035.shtml
4.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wgx/2006-03-31/25596.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5%9B%BD%E8%81%94%E5%86%9B%E4%B9%8B%E5%BD%B9
6.
http://www.qinghistory.cn/qsyj/ztyj/ztyj/2005-09-05/26679.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89%E5%92%8C%E5%9B%A2%E8%BF%90%E5%8A%A8

1900年6月21日,一道震惊中外的《宣战诏书》从北京紫禁城发出,大清帝国正式向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宣战。这份诏书的背后,是慈禧太后在面对义和团运动和列强入侵双重压力下的艰难抉择。

从镇压到招抚:慈禧太后的转变

义和团运动最初兴起于山东,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矛头直指在华外国人和基督教徒。慈禧太后最初对义和团持镇压态度,甚至连续撤换了三任主抚的巡抚。然而,当义和团运动蔓延至直隶,声势日益壮大时,慈禧太后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900年6月6日,慈禧太后首次在上谕中将义和团称为“国家赤子”,这标志着她从镇压转向招抚的重要转折。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内因:慈禧太后对洋人支持光绪帝变法、干预其废黜计划等行为深感不满,内心积怨已久。
  • 外因:端王载漪等人的鼓动,以及义和团“扶清灭洋”旗号的吸引力,使慈禧太后看到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外国势力的可能性。

决策时刻:宣战与西逃

1900年6月,随着八国联军陆续增兵中国,北京局势日益紧张。6月11日,日本书记官杉山彬在北京街头被杀,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慈禧太后在得到错误情报,误以为列强欲借机逼迫她归政光绪帝后,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宣战。

然而,宣战后的局势迅速恶化。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7月14日占领天津,8月14日攻陷北京。面对联军的猛烈攻势,慈禧太后不得不做出另一个重大决定——带领光绪帝及部分皇室成员西逃西安。

从抵抗到议和:慈禧太后的外交手腕

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开始重新评估形势。她意识到,一味抵抗只会导致国家更大的灾难。于是,她开始寻求与列强和解。

1901年9月7日,在慈禧太后的主导下,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虽然条约内容极其苛刻,但慈禧太后通过外交手段,成功避免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企图。

历史评价:制造者还是拯救者?

对于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入侵事件中的角色,历史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 有人认为她是危机的制造者。她利用义和团对抗外国势力,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也有人认为她是国家的拯救者。在危急时刻,她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避免了中国被进一步瓜分的命运。

无论如何,慈禧太后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的决策和行动,无疑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她既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也是一个时代的塑造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