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米粉:一座城市的味觉记忆
上饶米粉:一座城市的味觉记忆
在江西,米粉是贯穿一日三餐的美食,而上饶米粉更是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工艺,在赣鄱大地上独树一帜。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不仅是上饶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历史渊源:六百年的匠心传承
江西米粉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而上饶米粉的制作工艺则在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就已形成。据《峡江严氏族谱》记载,浙江桐庐严氏后人严日勤迁居峡江县水边镇龙下村,以制米粉为业,开启了这门手艺的世代相传。六百多年来,峡江米粉(又称“贡粉”)以其洁白细嫩、清香不腻、柔滑爽口、久煮不糊、久炒不碎等特点,赢得了明朝嘉靖皇帝的青睐,被钦点为“贡粉”,并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湛工艺:十余道工序铸就美味
上饶米粉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经过浸泡、磨粉、滤干、煮团、榨丝、漂洗、摊晒、扎把等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其中,浸泡环节要求将洗净的稻米置于陶缸中,保持20度左右的温度,历经10天10夜的浸泡后,再与水磨成米浆。随后,米浆需用纱布过滤水分,装入竹筛静置一夜。第二天清晨,制成的米团要经过煮制、舂捣,形成韧性极强的米馃,再通过木榨机榨成粉丝。粉丝经清水浸泡7-10分钟后,需在竹排上反复晒干(开浆2-3次),最后用稻草捆扎成把,方能成为成品。
地方特色:铅山烫粉的独到风味
上饶米粉的品种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铅山烫粉。将精选的米粉用筛子盛好,放入锅中用开水烫至恰到好处,捞出后搭配肉丝、花生和青菜,再浇上一勺浓郁的骨汤,便成了一碗令人垂涎的烫粉。铅山烫粉的精髓在于“烫”字,通过精准控制烫制时间,使米粉保持爽滑柔韧的口感,同时充分吸收汤汁的鲜美。
文化意义:一座城市的味觉记忆
上饶米粉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凝结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在上饶,米粉铺子随处可见,从早餐到夜宵,米粉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不仅是简单的果腹之物,更寄托着游子的乡愁。对于离家在外的上饶人而言,一碗地道的米粉,足以慰藉思乡之情。
上饶米粉的食用场景也极具特色。清晨,街头巷尾的米粉摊前总是排起长队,人们围坐在小桌旁,手持竹筷,大快朵颐。一碗米粉,配上一碟小菜,再来一根金黄酥脆的油条,便是一顿简单却满足的早餐。中午时分,忙碌的上班族会走进街边小店,点一碗热腾腾的米粉,搭配一盘香喷喷的手撕鸡,吃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夜幕降临,宵夜摊上的米粉又成了夜归人的慰藉,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下肚,一天的疲惫便烟消云散。
结语
上饶米粉,这道看似简单的美食,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上饶人的日常饮食,更是一座城市的味觉记忆。从明代洪武年间的传统工艺,到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米粉店,上饶米粉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上饶人的乡愁。